陰陽思想:不去比較才華的高低,關心才華的互補
擇業(yè),真正的穩(wěn)定就是挖掘自己的最大潛能。2000年7月,剛從一所重點財經(jīng)大學畢業(yè)的燕子對許多大學生來說,面臨一個幸福的煩惱,在職業(yè)選擇上她擁有足夠的選擇空間,既可以在一所大學當老師,又可以到一個政府部門工作。很顯然,這兩者都是許多人,特別是許多女大學生夢寐以求的工作。“家里也非常希望我在這兩者中選擇一個職業(yè),因為這兩個工作都比較穩(wěn)定,而且待遇也不錯”
在仔細分析了自己的個性和能力特點之后,燕子最后選擇了麥當勞,留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麥當勞的工作節(jié)奏快,能學到很多東西。“我喜歡快節(jié)奏而充實的生活”。至于穩(wěn)定,燕子同樣有自己的獨到的理解:真正的穩(wěn)定就是挖掘自己的最大潛能。這樣看來,使燕子留在麥當勞的還有一個她沒有說出的理由,那就是:在麥當勞,她能挖掘自己的最大潛能。只有才華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才能學到更高的本事。
易經(jīng) 陰陽思想分析:一個失戀的人和一個失業(yè)的人一樣,不能說明他能力不夠,素質不夠,唯一有效的信息是,沒有對上口。根據(jù)陰陽契合的思想,要根據(jù)有效線索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半,而不要去抱怨客觀的狀況,那樣是沒有意思的。鎖和鑰匙最能說明問題,一把鑰匙對一把鎖,打不開鎖的鑰匙并不是廢物,沒有對口罷了,能打開好多把鎖的鑰匙也不要太牛了,你未必就是金子做的。因此崗位最對口的就是好的。
工作,自己強大是本分,助人強大是能力。“全崗體驗是麥當勞在選人方面的獨特招術”燕子稱,進入麥當勞之后,公司會通過“全崗考驗”來確定員工是否適合在麥當勞工作,具體適合什么樣的工作。2000年,應聘麥當勞見習經(jīng)理的燕子必須接受3天“魔鬼”見習體驗,在3天內體驗20多個崗位的工作,從大堂清潔、柜臺售賣、產區(qū)制做等等。“你必須不斷更換自己的角色,并迅速適應這種工作角色”燕子說。
對此,麥當勞有關負責人稱,全崗體驗給員工和公司有了充分的選擇,既可以通過體驗了解員工的優(yōu)點和短處,同時員工也可以通過體驗判斷自己擅長什么和缺乏什么。“當然,更重要的是要讓員工感覺到麥當勞是一個快速運轉的體系,需要各個崗位的嚴密配合”,該負責人表示。
據(jù)悉,麥當勞每一個產品從生產到最終消費,中間要經(jīng)過20多個工序,而這20多個工序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完成。“這就要求每道工序間的員工要配合的非常好”燕子稱,自己在應聘的時候也是通過了多項素質和能力考試,而在所有的能力中,麥當勞最看重的是團隊協(xié)作能力。“自己強大是本分,助人強大是能力”燕子稱,在麥當勞的多年工作中,她意識到一個好的員工不僅僅是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去幫助別人。
易經(jīng)陰陽思想分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是易經(jīng)的陰陽思想。崗位也是如此,你帶好下級,這是陽的角色,服從好上級,這是陰的角色,把控好這種次第角色,才能即做好本分工作,也能幫助到別人。用人者必須要學會找到這種需求的次第,才能讓員工即能完成任務,又能學到新的東西,使工作更有動力。
格局思想:在一個次第的格局中,看一個人注意力在哪個層次上
曹操曹孟德,文不過孔融、楊修,武不及許褚、典韋,智不如郭嘉、程昱。而此輩皆為之用,何哉?因其胸襟廣博、眼界深遠所致。一個能盡散家財,聯(lián)十八路諸侯伐董卓的曹操;一個能三下招賢榜,招賢納士的曹操;一個懂得實行屯田制,發(fā)展生產的曹操;一個能寫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曹操。
是英雄、是豪杰、是曠世的霸主、是絕代的雄才。非是那個會哭會鬧劉備,和那個仰仗父兄基業(yè)的孫仲謀所能望其項背的。即便是那位躬耕南陽,自比管樂的諸葛孔明,亦不及也。管仲,齊之賢臣,樂毅、燕之猛將,豈能與輔佐三王、開周朝八百載基業(yè)的周公相提并論。有此一喻,二人君臣之份已定。且孔子曾言管仲小器,以其唯能行霸道而不能行王道,縱觀三國之中,能行王道者,唯有曹操曹孟德。
易經(jīng)卦序思想分析:易經(jīng)的六十四卦,卦與卦之間都是有因果關系的時間鏈和空間鏈,怎么用人看他注意力在什么層面上,所謂的格局就是指這個。一個關心企業(yè)得失的人可以做企業(yè)老板,一個關心地方得失的人,可以做一方諸侯,一個關心國家得失的人,可以行王道。而曹操是最早發(fā)現(xiàn),要為國家謀求共同利益的人,劉備,孫權只有謀求一方平安的志向,充其量只有做地方諸侯的智慧。
劉備過招:寬仁有度,信誠待人。可以說“仁”字和“義”字就是眾多人才歸順劉備并為他效忠不渝的主要原因。劉備體恤下屬,更體恤天下的百姓。在三國時代的亂世混戰(zhàn)中,劉備對百姓和下屬的體恤和關愛,無疑讓長年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百姓和有識之士感到了溫暖。在曹操大軍緊追其后的緊急情況下,他更是堅決不放棄跟隨他們大軍的十萬余民眾。其“仁”和“義”的信念始終保持一致。
從角逐爭雄的需要出發(fā),雖然曹操、孫權與劉備一樣十分注意禮賢敬士、廣攬人才,但不同的是:劉備在用人、待人上顯得尤為心誠、情真,君臣之間肝膽相照、相互信任、始終不渝,有一種同命運、共呼吸的真摯情誼。在對待手下人的時候,劉備寬仁有度,以信誠待人,在君臣關系方面,要比曹操、孫權集團和諧得多。無論對前期跟隨他的人還是在荊州跟隨他的人、入川后歸附他的人,劉備都量才使用、一視同仁、不存偏見、處事公正。
縱觀劉備的一生,他以其自身強大的政治號召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大批的人才。關羽、張飛、諸葛亮、趙云……個個都能獨當一面,而且都對劉備死心塌地、終身不渝。比如關羽,堅決拒絕了當時實力遠大于劉備的曹操的力挽,毅然離開,千里走單騎,回到了劉備的身邊。再比如諸葛亮,從劉備三顧茅廬后他就忠心不二地跟隨劉備征戰(zhàn)南北,甚至在劉備過世后還捍衛(wèi)昏庸的劉后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二人,武的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無人能當,文的有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滿腹經(jīng)綸。他們不但是業(yè)務精英,而且具有極高的忠誠度和對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在自己的業(yè)務領域做出不凡的業(yè)績。他們是輔佐劉備成就江山大業(yè)的重要人物。用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關羽是典型的技術骨干,而諸葛亮則是杰出的決策人才。他們是企業(yè)最需要的那種德才兼?zhèn)?績效 出眾并能擔當要職的關鍵人才。
易經(jīng)卦序思想分析:劉備的特征是善于擺平人,是一個很不錯的HR,對管理好一個團隊沒有問題,但他的團隊中,沒有一個更高的共同的志向,只有在小范圍里求平安的思想,劉備同愛將相比,有陽剛的一面,但同曹操比起來,就顯得有些陰柔了。這就決定了蜀國會是怎樣的一種命運。
變易思想:避免近親結婚,徹底開放的思想
李嘉誠的用人之道。李嘉誠是香港商界呼風喚雨的富豪。出身寒門的李嘉誠通過半個世紀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從一個普通人成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固然有他的勤奮和聰明,但每當提起他的成功之時,李嘉誠卻坦然告知,良好的處世哲學和用人之道是今日成功的前提。
白手起家的李嘉誠,在其長江實業(yè)集團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時,敏銳地意識到,企業(yè)要發(fā)展,人才是關鍵。一個企業(yè)的發(fā)展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專業(yè)人才,而他當時的企業(yè)所面臨的“人才困境”較為嚴重。由于當時社會的綜合因素,工人文化水平差,多數(shù)人只有小學文化程度,技術管理方面的人員更是奇缺,那些曾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元老重臣的知識結構和專業(yè)水平達不到企業(yè)發(fā)展的要求,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商業(yè)競爭,要靠這樣一支隊伍創(chuàng)出佳績顯然是不可能的。李嘉誠克服重重阻力,勸退了一批創(chuàng)業(yè)之初幫助他一起打江山的忠心苦干的“難兄難弟”,果斷起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專業(yè)人員,為集團的發(fā)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此同時,他制訂了若干用人措施;諸如:開辦夜校學習 在職工人、選送有培養(yǎng)前途的年輕人出國深造。而他自己,也專門請了家庭教師傳授知識,并自學英語。在李嘉誠新組建的高層領導班子里,既有具有杰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jīng)營 房地產 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為的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于謀斷的洋人。可以這么說,李嘉誠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集團能成為縱橫東西的跨國集團,是和他回避了東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大膽起用洋人分不開的。他起用的那些洋專家,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 企業(yè)管理 經(jīng)驗帶入長江集團,使之在經(jīng)濟的、科學的、高效益的條件下運作,而在外,尤其是在西方,這些洋人不但是李嘉誠接洽收購的先鋒,而且是他集團進軍西方市場的向導。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為長江實業(yè)集團董事局現(xiàn)任副主席英國人GeorgeCMagnus,他是一名 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 大師,70年代加入長江實業(yè)后一直追隨李嘉誠左右,為“長江實業(yè)”的發(fā)展立下了卓越的功勞。另一名為李嘉誠十分器重的英國人是SimonMurry,他是李嘉誠遠征西方的代表。
易經(jīng)變易思想分析:大家知道,近親結婚的內循環(huán),是不能達到優(yōu)生的目的的,甚至基因會不斷弱化,李嘉誠大膽啟用洋人進行企業(yè)管理,使資源得到了更合理的搭配,從而獲得了成功。易經(jīng)中還有“交相利”的思想。就來自易經(jīng)避免內循環(huán)的思想。
象數(shù)思想:萬事萬物即可類比,又可量化
歷史經(jīng)典中的用人之道。諸葛亮在其《心書》一文中講到如何知人時,提出了七條途徑:其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即從其對是非的判斷來考察其將來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其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即提出尖銳的問題對其詰難,看其觀點有什么變化,能否隨機應變;其三,“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即就某方面的問題咨詢其看法和對策,看其知識經(jīng)驗如何,具不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四,“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即觀察其在困難面前的表現(xiàn),看其有沒有知難而進的勇氣和處世不驚的良好心理素質;其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其個人品德如何,是否兩面三刀,陽奉陰違;其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即觀察其在金錢財富面前的表現(xiàn),看其是否能經(jīng)得住物質利益的誘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其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即托付其辦事以視其信用如何,是一諾千金,還是信口開河。諸葛亮的這些觀點很有現(xiàn)實意義。我們應該借鑒古人的經(jīng)驗,拓寬知人的思路。
易經(jīng)象數(shù)思想分析:一葉知秋,易經(jīng)的類比思維體系,之所以是開放的,是因為他同邏輯的演繹思維不同,演繹思維喜歡鉆牛角尖,往往沒有什么重大發(fā)現(xiàn),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都是歸納思維和類比思維,而易經(jīng)體系,正是這樣一種類比體系。諸葛亮的《心書》正是通過局部而知整體的一種思維。他把這種認識充分運用到了對人的認識上,從而實現(xiàn)把人用準的目標。
尊卑思想:清揚之氣上浮,渾濁之氣下沉清代的曾國藩也很會用人。一次,李鴻章向曾國藩推薦三個人才,恰好曾國藩散步去了,李鴻章示意三人在廳外等候。曾國藩散步回來,李鴻章說明來意,并請曾國藩考察那三個人。曾國藩講:“不必了,面向廳門、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辦事小心,讓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應之類的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陽奉陰違、兩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擔不得大任;右邊那位是個將才,可獨當一面,將來作為不小,應予重用。”李鴻章很吃驚,問曾國藩是何時考察出來的。曾國藩笑著說:“剛才散步回來,見到那三個人,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那個低頭不敢仰視,可見是位老實、小心謹慎之人,因此適合做后勤工作一類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之后,就左顧右盼,可見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如一根棟梁,雙目正視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是后來擔任臺灣巡撫的劉銘傳。
易經(jīng)尊卑思想分析:易經(jīng)認為,清揚者上浮,渾濁者下沉。曾國藩所看中的那位將才正是顯示了這種特征,身體始終挺拔,雙目正視前方,身體中氣很足,這些都顯示了,此人具備高貴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