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日本企業實現終身雇傭制,員工幾乎一輩子只在一家公司工作,極少跳槽,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企業、忠誠于企業。但實際上,日本并沒有終身雇傭制這樣的制度,他們實行的是“年功制”,是因為“年功制”的實施,才產生了終身雇傭制。
年功制的“年”,是指連續的企業工齡。“功”是指員工對企業的功勞、貢獻的積累。日本企業工齡只計算在本企業做事的時間,之前在其他企業的服務時間都不算工齡。新進入企業的員工,不管他在其他企業做了多長時間,做到什么職位,這些一切都得歸零,都得從頭來過。
日本的“年功制”,就是以員工在本企業的工齡和功勞,決定員工的 薪酬 和職位晉升。這個制度導致老員工的工齡工資和獎金要大大超過新入員工的基本工資。以1998年的豐田為例,大學畢業的新員工年收入只有200萬日元,而全員年均收入是550萬日元。
日本新員工頭幾年的工資較低,他們的工資中,有一部分可以延期到中年以后支付。如果員工中途離職,企業工齡和延期支付的工資都將全部作廢。跳槽到新的企業之后,對方也不承認你以前的工齡,一切又必須從頭開始,工資也須按最低標準支付,所以,辭職員工是得不償失的,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會一直留在一個公司里,除非這個公司倒閉。
所以,日本員工很少跳槽,跳槽的也都不是什么好員工。以豐田為例:1998年以前,男工的平均工齡是37.3年,女工是25.7年,全員平均工齡是36.3年。也就是說,進入豐田的大學生大約23歲,加上37年的工齡,剛好趕到60歲退休,一輩子都在一家企業工作。
所以,企業實施年功制絕對是治理員工非理性跳槽的良方,但是它必須同時具有以下兩個條件:一是企業間互不承認外單位工齡,二是企業工齡和功勞對薪酬、晉升的影響要特別大。有了這兩點,非理性跳槽就可以立即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