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供比競爭者更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那就是成為一家特別牛的公司——大家都愿意到厲害的公司工作。高門檻也不失為好選擇——年輕人擠破頭想在Teach for America或谷歌工作,部分就是因為這些公司出名地難進。
從求職者角度看,在知名或公認卓越的公司工作,能帶來自我認同感和向外界炫耀的資本——這樣的公司顯然用不著提供花里胡哨的福利來吸引人才。
盡管如此,雇主在招聘時一定要目標明確:招聘是為找到符合要求的人,而非一大堆應聘者。求職者現在只需輕敲鍵盤就可提交簡歷,因此大多數雇主都會收到過多不符合要求的簡歷。由于無法一一過目,雇主一般會使用軟件篩選簡歷,然而數量還是太多,根本沒辦法細看。
既然雇主考慮的是人才質量而非數量,那么就不必迎合所有求職者。雇主首先應確定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再考慮如何滿足人才的具體需求。比如,如果你想聘用背景出眾的員工,就得支付大筆的薪酬——不過你真覺得那些光環很重要嗎?如果你希望員工為公司長期工作,那就必須提供足夠的內部晉升機會。雇主往往沒想清楚自己能給員工帶來什么,因此往往對招來的人感到失望。雇主應集中資源尋找特定類型的人才。
雇主也應事先明確告訴應聘者,所提供的工作肯定不會適合所有人。雇主可能會想要弱化或隱藏這一信息,但這是巨大的錯誤。員工如果入職后才發現有些工作內容并不那么酷,會感覺受到了誤導,結果很可能是消極怠工,甚至辭職。最好的做法是一開始就直截了當,將不符合要求的人拒之門外,并向滿足條件的人提供有吸引力的待遇。
雇主應充分強調自身優勢——提供競爭者不能提供的好處,例如地理位置、積累經驗的機會或靈活遠程工作。或許這些條件并不能吸引所有人,但還是要再說一次——你也不需要雇所有人。為員工提供洗衣服務可能會延長他們在辦公室的時間,但如果你并不在意員工在哪兒完成工作,又何必提供這一服務呢?
如果雇主既無法提供其他競爭者不具備的條件,又不想負擔太高的薪酬,那就只能像其他購物者一樣,降低對“商品”——即員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