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裁員4萬短短3個月之后,富士康又開始大規模招聘。 人力資源 管理的收放自如已然成為富士康的競爭優勢,但其冷酷的裁員行動也備受批評。
3月16日,商務部網站貼出了這樣一則新聞——《富士康近期擬增招工3萬人》。內容很簡短:由于前一時期為應對危機大幅縮減庫存,各生產線需要加班加點完成新訂單任務,人手出現緊張,節后富士通集團已經新招募生產員工5%。富士康科技集團透露近期擬再增招員工3萬人,以應對逐步恢復的訂單任務。與之相印證的新聞是,3月16日,*《工商時報》報道,富士康獲得了華碩200萬臺筆記本電腦的代工訂單。
這距離2008年12月4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富士康宣布大規模裁員4萬人事件還不到4個月。
數萬名員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富士康這家號稱在中國**擁有65萬員工的全球最大IT代工企業是如何做到的?能如此輕松地玩轉人力資本,富士康有什么絕招?
富士康的招聘機器
武漢廣納 企業管理 咨詢有限公司是一家人才中介機構,蘇先生自稱是該機構專門負責為富士康招聘普通生產線工人(以下簡稱普工)的工作人員。據了解,他今年已經送了兩批普工到武漢富士康,共500人。他對記者表示,富士康的主營業務是為全球各大IT品牌廠家如蘋果、戴爾等代工產品,擁有著龐大的生產線。富士康的這種業務模式決定了它要保持跟訂單相匹配的普工人力配備:當訂單量開始減少時,富士康會設法減少普工數量;而當訂單數量增加時,富士康就要迅速組織普工完成訂單。
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富士康訂單量下滑。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取消了2008年愚人節上喊出的退休計劃,重新出山,到處拜會IT企業高層爭取訂單。
3月4日,郭臺銘表示,鴻海(富士康下屬公司)已接到部分緊急訂單,需要緊急增募**5%的普工。郭臺銘說這番話之前,富士康早就開始行動。
記者了解到,春節后,深圳富士康急招3000人。按常理,這么大規模的招聘應該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順利完成,但當記者3月初致電深圳富士康人力資源部時,該部門的工作人員王先生首先詢問記者是從何處得到的招聘信息,隨后向記者表示,富士康在春節后的確進行了員工招聘,但這次招聘的員工以普工為主,現在已經招滿了。
曾在富士康工作了3年的楊彬對記者表示,富士康要招聘普工是很容易的。
富士康工廠在深圳打工群體中的口碑不錯,待遇、福利都比較好。記者了解到,深圳富士康的普工底薪是900元,平時加班費為6元/小時,雙休日8元/小時,節日12元/小時。富士康在廠區附近建有宿舍,工人8人一間免費住宿。富士康還有食堂,星期一到星期五工人和其他員工吃飯完全免費。由于吃、住不用花錢,一個普工如果算上加班費,一個月可以拿到1800多元,有的甚至更多。富士康在中國其他地方的工廠的普工收入也在同類電子廠中居于前列。
“因此打工的人都想擠進富士康。”楊彬說。但一般普工單靠個人的力量很難跨入富士康的大門。
深圳富士康的資深工作人員不承認富士康會與中介打交道。 北京 富士康工程師齊女士告訴記者,北京富士康的員工食堂張貼著醒目的“不要與中介打交道”的告示。然而,在北京的亦莊開發區,很多勞務中介卻都是打著富士康的招牌招徠生產線工人。武漢廣納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和廊坊長康日輝公司同是勞務中介,它們的負責人卻都表示與富士康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能夠將應聘人員帶入公司,并提供就業機會。蘇先生透露,個人是無法進入廠區的,富士康有嚴格的要求,但是我們與富士康人事部門的人很熟,可以帶人進入廠區。工作介紹成功了,“作為回報,應聘者要交200元給我們,另外還要交200元給富士康的相關人員。”蘇先生說。
“這是富士康內外勾結來賺應聘者的血汗錢。”楊彬說,大家都心知肚明。
富士康通常是先與中介簽合同,中介再與要進入富士康的普通工人簽用工合同。在深圳的龍華富士康圍墻上面,到處可以看到中介張貼的各種招工小廣告。
據了解,富士康大部分普工都是通過中介的方式招聘進來。當然,也有部分普工是富士康通過跟內地的一些勞務輸出部門合作,以扶持內地的名義,一次性地幫當地政府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這些地區員工思想單純,還更好管理。”楊彬說。
富士康還與廣西、湖南等地的一些大中專院校形成了合作關系,每年這些學校都會派出一些學生到富士康實習,而富士康方面也僅須為他們支付低廉的實習工資,“每月1000元左右。”楊先生說。
富士康的定海神針
雖然曾一度被稱為“血汗工廠”的富士康被普通打工者所仰慕,但富士康訂單一旦下滑,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裁員、減薪,以節約成本,首當其沖的是普通的操作工。
“早在去年10月份,北京富士康內部關于裁員、減薪的傳言就開始弄得人心惶惶。”齊女士表示,其實那些所謂的傳言都是通過富士康官方得到的,一般是在部門會議上,部門領導故意提前放風,告訴大家,公司的 績效 在下滑,今年年底的獎金可能沒有了,員工可能要休假等。”而這些傳言基本上就是裁員風波的前兆。一些員工也從那時候起就開始考慮自行離職了。這是第一波攻勢。
緊接著,富士康人力資源部門開始拿最沒有價值的操作工和青干班實習生開刀。“裁掉操作工和新干班的實習生,對于富士康來說損失較小。”齊女士說。
此外,拿高薪干活不多的人成為第二批裁撤的對象。雖然做的是同樣的工作,但富士康在招聘的時候,資歷老的人會獲得比較高的基本工資。福兮禍所倚。當富士康要裁員時會首先考慮這部分人。
去年下半年,富士康為了應對訂單減少的挑戰,將普通員工分為三組實行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每周只工作三天,少了加班費,待遇也隨之降低。一些操作工甚至還享受到了特殊的“休假”待遇:富士康如果有需要就聯系他們回廠,每個月只付給他們500元基本生活保障金。這又讓一些員工自動離開了富士康。幾乎很少有基層員工能在富士康祭出以上殺招后還能忍氣吞聲留下。
如此大的員工流動率,卻絲毫不影響富士康代工業務,這都源于富士康有一批死忠于郭臺銘的中高級 經理人 。
“富士康一個*籍的經理,手下管著100多人,年薪會達到200多萬元。”楊彬說。
記者了解到,富士康內部有很嚴格的層級,按照組長—課長—專理—副理—經理—協理依次往上走。一般一個大學畢業生工作1~2年后會升為組長,若干年后成為課長。“**的員工做到課長就基本到頭了,能做到副理的寥寥無幾。”楊彬自己做到課長后從富士康離職了。
“只要富士康經理級的人員保持穩定,那么不管中低層員工如何頻繁地流進流出都不會對富士康業務造成實質的影響。”楊彬說,富士康在*也是 薪酬 待遇最好的IT企業之一,因此*的 職業經理人 都以進入富士康工作為榮。
而郭臺銘為了籠住其核心經理團隊,除了給豐厚的年薪外,每個入職的經理級管理人員都有相應的股權。2008年經濟形勢不好,富士康利潤直線下降,但在富士康1月23日公司年會上,郭臺銘還是拿出400張鴻海股票、市值近2360萬元新臺幣,總獎額近3億元新臺幣(約合6100萬元人民幣)的大紅包來犒賞核心員工。
倒逼的人力成本
富士康采取“頭重腳輕”的人力資本策略,歸根結底是為了最大可能地節約人力成本,為富士康代工業務實現最大的彈性人力服務。
為了保證富士康中低層員工頻繁流進流出的有序,富士康建立了龐大的人力資源部門。齊女士告訴記者,北京富士康人力資源部的員工有幾十個,而富士康方面也一直比較重視人力資源部的工作。
在富士康人力資源部門工作多年的張先生表示,雖然人多,但富士康的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并不清閑。
富士康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為企業節約用工成本,規避用工風險(如只跟中介公司簽訂操作工用工合同,甚至只簽訂3個月的短期合同),富士康也經常會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
張先生透露,富士康的人力資源部還與工業工程(IE)部門合作,為富士康精打細算,最大程度實現人力成本倒逼。在富士康,IE部門是一個非常核心的成本核算部門。
富士康的人力資源部門主要就是分析如何為企業節省用工成本。而IE部門的工作職責就是改善一切生產不合理的地方,在生產現場設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改善,工作重點是分析如何為富士康節省成本。上海富士康原采購人員周先生介紹,富士康在2008年還成立了IE技術委員會,專職于富士康集團基本績效考核指標的策劃、統計、評估、改善和提高。其中設備、人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空間利用率、存貨周轉率、壞賬率、一次生產良率、客戶退貨率等都進行績效考核,而這些都成為富士康人員配備的重要參考。
自然地,IE部門會對人力資源部門進行人力成本的分析計算。人力資源部門負責為IE部門提供每個業務部門的人數。他們根據產能、設備等諸多條件制定各個職位的人員數量及標準等。甚至在現場生產方面,IE部門的工作都十分專業,能夠測算出最精準產出數字。
現就職于深圳富士康的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富士康在裁員時候,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IE部門與人力資源部門的配合。齊女士也表示,公司為了節省人力成本,IE部門會對一些部門的生產效率、產能等做計算分析,如果實行三班制后,兩個班的生產效率與三個班基本一樣,那么其中的一個班就會面臨被裁的風險。
“頭重腳輕”的人力資本策略跟IE部門的結合已經讓富士康將人力成本壓縮潛力挖掘殆盡。
而富士康要保持自己“赤字接單,黑字出貨”(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接單,以快速垂直整合的模式獲取利潤)的競爭優勢,只好把工廠搬到中國的中部和西部,如武漢、山西太原和晉城、河北廊坊等地。在這些地方,富士康將獲得土地、稅收等優惠,更重要的是,“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不低于900元,而搬遷到廊坊后,最低工資標準才600多元。這樣一來,富士康人力費用支出減少了一大截。”王先生表示。而富士康甚至已經在越南建立了僅次于中國**的工廠,希望通過不斷地遷徙工廠,復制自己成熟的人力資本策略,保持人力成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