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一場網球比賽,裁判在開始時宣布:“這場比賽的比賽規則是贏得球賽的人出局,輸球的人晉級”,如果你是比賽球員,你會怎么打這場球賽?
當游戲規則變了,哪些是新的“致勝關鍵”?現在,我們面對的環境也一樣,很多過去的致勝關鍵可能不管用,但我們也說不準新球賽的游戲規則,這就是我們未來要面對的新環境特質DDCU:多元性、多變性、復雜性及不確定性(Diversity,Dynamics,Complexity&Uncertainty),這不是暫時的變化,而將是未來經營的常態。
加上Y世代(或叫80后)人群在企業內的價值越來越重要,但他們的做事心態也和上一輩不同。企業內領導與管理模式的改變是必須和急迫的,如此才能完全發揮這群人的潛能與特色,成為企業的核心能量。
教練型領導力成顯學
當游戲規則變了, 經理人 該如何應變?現在,正好是領導人提升成為優秀領導人的最佳時機,他必須面對這不確定的環境做轉型,從“教訓教導”轉變成“教練型”的領導人。不只是自己優秀,更要有一個比自己優秀的團隊,“教練型領導力”已成為現今優秀領導人必備的能力。
以往經理人往往被要求要能快速反應、快速決策,他們的領導方式及心態會偏重于教訓型,給指示或方針,較沒有耐心詢問員工的想法,這是父母對小孩的教訓型管理,這是目前的常態。而教練型經理人由父母對孩子的心態,改變成為成人對成人的討論,互相尊重,開放參與,給予選擇,給予激勵,建立容許失敗的新領導環境,讓員工有做主人的心態。
在所有行業皆為服務業的時代,企業要能成功,經理人或領導者要專注在兩大方面:
1.效率的提升:效率包含數量及質量,不只要追求成果,也要能確保質量,這是顧客滿意的基石。
2.活力的提升:這是新的挑戰。要能提供好的環境,讓員工能盡情發揮,釋放潛能,士氣高、凝聚力強,愿意主動參與并承擔更多團隊的責任。
未來新的經理人,不只要能管理領導,也要能做他們的導師及教練。教練型主管會帶出員工的活力,和員工是平行關系,而不是上對下。我常開玩笑對一些企業主說,員工需要你“指點”,但不要你“指指點點”。
(摘自臺灣《聯合報》 口述/陳朝益;采訪整理/蔡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