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郭臺銘而言,這還不是最令他頭痛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從TL(富士康內部對跳樓事件的代號)吸取教訓,以防止悲劇重演。他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員工面對環境劇烈變化之下的心理抗壓力,繼所謂的“萬人誓師大會”后,更在招募員工時加入大量與AQ(逆商指數)相關的試題。考題中包括:“如果周圍有喧囂聲,能不能馬上入睡?”,“是否因為極小的愉悅會非常感動?”,“是否會盡管是微小的失敗,卻總是歸咎于自己的過失?”,“如果自己發生重大事情,是否會喪失理智”等等,類似考題共有70余道。
不久前,在鴻海旗下新奇美的征才會上,公開宣布尋找抗壓性強的人才,要挑選100個海外儲備干部,未來將派駐到海外,現場應聘者超過三千多人,而AQ是應聘者能否脫穎而出的重要標準。
不只是鴻海,近來臺灣大批高科技企業都開始思考如何培養員工的高抗壓能力。臺積電、宏基、明基、廣達等公司開出的招聘標準中,都把抗壓能力列為必備資格。臺積電特別指出,除了看中應聘者的IO(智商指數)、EQ(情商指數)外,更重視求職者的AQ。因為高科技產業需要追求技術領先,員工的精神要承受很大壓力。臺積電8月8日有一位女員工自殺,遺書上寫道:“好難的人生”。
臺灣《商業周刊》分析,郭臺銘所面臨的員工抗壓困境,也是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的大陸,有世界“勤奮湖”之稱,彼時臺商工廠隨處可見徹夜加班,世界工廠的主要根基由此奠定。然而,現在進入工廠的年輕人成長于經濟起飛的年代,環境已大不相同,員工心理素質難以捉摸,管理上困擾倍增。不僅是基層工人,臺灣一般工薪階級從經濟危機開始才遇到無薪假期,景氣復蘇后,加班熬夜又再次出現,工作壓力又鋪天蓋地而來。
它進一步分析,郭臺銘、張忠謀等人尋找的可能是“非A型性格”的員工,因為A型性格工作狂熱,全力以赴,重視完美無缺,好競爭而且懷有敵意。而“非A型性格”則即使在高壓之中也能不慌不忙,緊張之后還能愉快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