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師
我有一個朋友,近日和我分享了一則海外公司的招聘廣告,這份工作的頭銜是"社會化媒體 營銷 專員",這位朋友順手翻譯了一下給他公司的員工看看,老外公司是怎么理解這個工種的。我讀來也大有體悟,和諸位一起分享。
我倒并不是很奇怪這家公司為什么要設置這么一個崗位。因為,這是一家本來就很大程度上靠網絡進行業務的婚慶用品 零售 公司。但它對于這個職位的工作內容的描述和要求,的確很值得我們參考。
它首先把這個職位定義成:本公司在社會化媒體上的代言人,是所有社會化媒體渠道的主編。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在數個社會化媒體的帳號上散布點信息就可以的。社會化媒體的本質都是互動的,干巴巴地單向傳遞商業信息并不叫代言人,那叫傳聲筒。在詳細描述中,它也提到,需要和市場的核心意見領袖保持持續的溝通對話。對于具體的社會化媒體賬號的運作,這家公司給出的動詞是Manage(管理),而不是Maintain(維護)。
這家公司也相當注重這個職位和其他崗位的協同性,要和SEO/SEM部門合作,和品牌經理合作,同公關部門合作,乃至于要將公司其他員工有效調動起來卷入到社會化媒體渠道中。可以說,這個職位是核心發動機,而不是策應性質的打下手。
從職位描述中來看,這個工種還是有一定權限的,可以制定各種社會化媒體的衡量工具,編制社會化媒體營銷預算,以及策劃各種活動,而對于活動的要求則必須是相關性強、可參與性強。基本上我們可以這么認為,整個公司的這一路營銷,全部交付給這個崗位了。
對于這樣一個崗位,公司的要求是什么呢?其實門檻不低。它要求有至少五年的消費市場或社會化媒體工作經驗,有兩年的市場或廣告公司的經歷,對廣告、公關、促銷、品牌推廣等有足夠的理解。精通 項目管理 和網絡溝通技巧,對SEM/SEO有基本的知識。可以這么說,這不是一個實習生或者剛剛進入社會的畢業生能夠勝任的,正相反,尋求的是一個相當資深的有經驗的中級管理及執行人員。
整個招聘廣告很長,有兩頁之多,這里面當然有些制式的成分,但從側面可以看出國外公司對于社會化媒體營銷崗位的理解和要求。他們已經意識到,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來領銜驅動此事,而相當遺憾的是,在國內,很多其實和網絡或多或少都有關系的品牌公司,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國內市場上,懂社會化媒體的人不少,但很多都混跡在所謂的互聯網圈,做的都是互聯網工種,懂營銷的人自然更不會少,無論是在廣告公關公司還是在品牌公司的 市場營銷 部門。但的確,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巨大的Gap(縫隙):懂社會化媒體的人未必能夠理解甲方的意圖,而明白自己品牌意圖的人卻對社會化媒體不甚了解,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清楚互聯網的力量。于是,一些我們經常會看到的低級錯誤屢屢發生。
作為一個工種,市場營銷崗位已經存在了百年之久,對于單向傳播式媒體早就磨合得相當默契。但品牌公司是不是該向這個公司學習一下,在招募一個社會化媒體營銷專員的時候,更多地去側重此人的互聯網經驗,而不是營銷技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