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幫助企業認識到員工幸福的重要性,關系到中國未來的,我對此深信不疑,因此我站在了這里。我們都從內心深處知道最重要的是要有幸福感,是要能夠積極正向,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而且還是為了我們的子孫萬代,也為了我們的員工。當我們的員工能夠有幸福感,在生活中得到平衡,他們會產出更多。這就是我們能夠有競爭力的秘訣所在,也是中國 人力資源 要在未來取得優勢的秘訣所在。
——Fred Luthans
聚焦人的可持續發展
一直以來,中國的“人”是最重要的,這也一直是它真正的力量所在。但是,從1984年以來我就多次到訪中國,我覺得中國一度太強調一些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此外,是對環境、能源的關注。而今中國也已在科技、制造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人”確實是中國突起的真正力量所在,但是卻并未受到真正的重視。我們也需要意識到,我們有著無限的心理資本,這是中國的一大資源。
今天的美國,我們常常談論可持續發展的組織機構,大家對于環境保護有點太著迷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不認為有誰會否認這個觀點,但是令我不安的是,我們并未將這份關注放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上。我想要拯救熊貓或北極熊,但是我也想能夠拯救人,預防他們自殺,或者是防止他們有一個破碎的家庭,使他們能夠在組織中產生很好的績效。
斯坦福大學開始提出這個問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同等重要的。而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層面,EAP都在其中承擔了很重要的中間角色,EAP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構直接相關,這一點卻并非所有企業都意識到。
沃爾瑪在中國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在全球也是排前幾位,在他們總部10年的領導力學習 ,使我對這個企業非常了解。沃爾瑪最近承諾要做“綠色管理”,包括廢物再回收利用等等,我覺得這樣做很棒,因為它能夠保護我們的環境,而且它是美國很重要的企業,具有榜樣的作用,擁有這種責任意識的企業是值得尊敬的。
但與此同時,沃爾瑪的員工并沒有得到很好的 薪酬 。在2009年對沃爾瑪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沃爾瑪50%的雇員子女沒有醫療保險,這種做法,使員工對此感到焦慮和不安,這種情緒直接影響到他們的離職率和生產績效。而誰來為沃爾瑪員工子女的保險買單呢?是美國政府,奧巴馬的醫療計劃,讓大眾為之買單。
盡管我很喜歡沃爾瑪,但是不得不說,就員工的可持續發展而言,他們做得并不好。沃爾瑪的有力的競爭對手,支付的員工薪酬要高很多,而且他們對于員工有非常好的福利和關懷,因此他們的離職率低得多,員工的生產力也高很多。這對于沃爾瑪而言,也是很大的威脅。
從正常到正向到積極正向
目前在全球的經濟中,我們會更加感覺到好像有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這會有怎樣的影響呢?2008年以來,美國經濟的下滑影響到全球,也包括中國在內。2008年,對于員工的幸福感而言是很糟糕的一年,經濟不確定性等負面影響螺旋上升,造成了自殺率升高。
傳統上,我們會專注于員工的弱點上,EAP一開始也是針對酗酒問題,如今,這其實不是EAP很重要的領域。整個 心理學 一開始也是關注人們有什么問題,而不是人們有什么樣地方是對的、是好的。我很高興現在開始關注到幸福感,關注員工的力量,并且不斷發展這一點。我們還是需要知道我們怎么樣可以幫助我們的員工,而這樣一個正向的方法、策略,是基于正向積極心理學的。它會有助于提升員工績效,并會影響到他們的人際關系和他們的健康,包括心理和生理健康。
美國有一家很有名的調查研究公司,他們通過對員工幸福感的調研,強調力量感的重要,就是要關注人們什么地方是對的、好的,而不只是關注人們有什么問題。但現有的做法中,對于正面和負面的關注是失衡的。
在心理學的文獻里面,你會發現有關負面和正面的比例是16:1,也就是說16篇文章是關于負面的東西,比如說憤怒、恐懼、自殺,但只有一篇文章是關于歡樂、幸福、正向的。換而言之,我們對于負面的關注力太多了,所以是時候將我們的關注度轉向正向,因為同時有研究發現,正向的比例需要更大,并且只有正向因素達到一定比例,關系才更穩固。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就發現,要讓一項工作能有很好的產出和績效,能夠很好地完成,工作關系中積極正向的東西和負向東西的比例要達到3:1,也即需要3倍積極的東西在這個關系中。我覺得實際的情況中,常常是相反的比例。而在親密關系中,比如配偶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積極的互動和消極的互動之比則要達到6:1,才能有一個成功的婚姻、愉快的關系。
中國的工作場所中,我們太多強調工作,但事實上平衡是關鍵,所以要有工作、生活、健康,因為我們感到幸福時,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當然,積極與消極并不是一個線性的關系。另外,它也不是某一個點或一個目的地,而是始終在一個過程中,是一種關注點的連續體。而這種方向,包括獲得生理及心理的幸福,不是從負面/病態到正常,這是我們以前的關注點,現在要看的是從正常到正向再到積極正向。
控制我們可控的幸福因素
正向心理學強調的生理指標是更加優秀,因此需要注意飲食和鍛煉,從正常到更加正向、積極甚至是優異。心理上,是從有精神疾病到擁有正常,甚至到出色、優異的幸福感。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沉浸”狀態,也是積極心理學所關注的,包括擁有更好的平衡。
另外一位研究者通過研究正發現,在所有的正向因素中,一半的因素是來自于客觀條件,包括遺傳因素、受到的教養。另有10%的幸福感或正向因素,來自于我們的環境,比如生活的地域/國度、是否有錢。所以,無論你是在美國還是中國,無論是多么有錢,都只占領%的比例影響到幸福感。比如金錢帶來的幸福感,平均而言,持續的時間不超過5個月,所以,平均而言,人們在5個月后就會回到中彩票之前的狀態。
至于其余40%,是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我們的意圖(心態),它能夠使我們感覺到快樂還是不快樂。一項針對修道院中修女的研究結果顯示,心態中正向因素居多的修女更加長壽,前者比后者長壽最長達十年。在25年的研究中發現,這些修女們參加同樣的活動,有著同樣的壓力、生活環境,唯一不同的在于他們可以控制的心態是否正向(積極)。
這種正向的心態就是一種心理資本。一般來講,更加正向的人,會在生活當中有更加成功的結果,包括在工作當中的表現會更好、薪酬會更高、工作滿意度更高、客戶服務的滿意率更好、離職率和缺勤率更低等等,另外,還包括更好的社會關系、更成功的婚姻、更愉快的社交活動、更好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積極正向的感受和工作的表現有著正相關性。
盡管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環境、遺傳)影響到我們的幸福感,但是依然有40%的部分是可控制的。在這樣的關系中,研究心理資本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對于員工而言,盡管你無法直接給予他們幸福感,但是通過給員工創造可能幸福的環境,也能幫助員工導向幸福感和健康。
結語
我曾經針對中國的企業(含兩家私企和一家國企)做過研究,結果也證實,員工的心理資本越高,員工的績效表現越好,主管對他們的績效評估也越高。當然,除此之外,學習 、激勵也有關系。
中國的人力資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產,未來我們的焦點,應該聚焦在正向而非負向方面,從更高的層面來講,這樣才更有利于增強企業在新的全球經濟中具有競爭力!
Fred Luthans弗雷德·盧桑斯教授,國際著名管理學家、美國管理學會前主席、心理資本研究鼻祖。全文節選自其在“第五屆中國EAP與職業心理健康 論壇 ”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