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群人組織起來遠遠沒有把一組設備排列在一起那么簡單,這是因為人有思想、有意識、有個性,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的個人喜好。那么,企業管理一定要順應人心人性,并且要把不同個性的人組織起來、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特定的任務或實現特定的目標。
而企業要完成特定任務或目標,就會有業績 考核 ,就會對員工排序分類,就會有先進、落后之分,就會造成人為的等級,進度慢或業績差的就會有失落感,就會產生心理壓力。
而這一些情感困擾不能得到有效疏導,就會破壞組織的團結,就會造成員工間的心理隔閡。長期存在,就會破壞組織的活力,就會降低工作效率。
自工業革命以來,就不斷有人在探尋如何降低機器設備對人的心理損害,探討如何降低人的心理因素導致的效率下降,可惜的是因為勞動力資源的充足,對人的關懷或者說對人的心理需求的滿足一直未能引起企業主的足夠重視。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中國人口紅利即將消失的時刻,國人終于認識到了普通勞動者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對他們心理需求的尊重不再像以往那樣可以等閑視之。
政府提倡讓普通勞動者有尊嚴地生活,剛剛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幸福被提到了從來沒有的高度。如果在工作場合,在上班的單位沒有受到尊重,沒有心靈上的慰藉,幸福就無從談起。普通勞動者的尊重必須從工作中獲得,也只能從工作中獲得。
把人從機器的附庸中解放出來,把人的心靈滿足當成工作單位的頭等大事,已經成為時代的呼喚,讓普通勞動者從工作中享受快樂、獲得尊嚴儼然成為企業主必須考慮的首要工作。
如何讓員工有尊嚴地工作,如何增強 團隊 凝聚力,以上兩則新聞無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值得中國中小企業借鑒。在這里,我也給大家分享我在企業管理中凝聚人心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凡是在集體活動中打過交道的人,在工作中配合協調更加容易、關系更加密切。在一家大的企業,廠際交流比較多,領導在選派人員時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某某在什么活動中與另一家工廠員工打過交道——因為他們“好說話”——溝通容易。
一系列比賽活動不僅拉近了各廠員工之間的距離,也增加了整個企業的團隊凝聚力。再做臨時調整就很容易了,員工也樂意配合。我們不僅在內部比賽,還經常組織員工與鄰近企業員工開展體育比賽活動,即融洽了與周邊企業員工的關系,也提高了本企業員工的自豪感。而這一切都是我從國企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中借鑒過來的。
讓員工一年有一次做主角的機會,或者讓員工的個人興趣愛好得以發揮,不僅能讓員工感到自豪,而且還能大大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