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在企業跑,也常年與企業人員打交道,我就發現一種現象:很多制度方案規則一出臺,馬上就會被基層員工們找到漏洞和方法去應對。在很多次的管理調研中,企業基層人員對公司問題的判斷和描述也都很準確到位,對一些上司的評價也很經典和中肯,甚至對管理改善的期望都很高。而與之相反的是,很多管理者對企業問題卻是概念模糊,思維木訥,根本找不到應對方法,更缺乏憂患意識,頭疼醫頭之外還抱怨甚多。相比之下,員工絕對比干部聰明。
不幸的是,這種現象也在社會管理中延續。比方說,很多制度法規一出臺,就會遭到廣泛的質疑和反對,有的甚至是罵聲一片。在這些制度法規中,有很多東西一看就會讓很多人不舒服,一看就知道是違背科學和人性的,有的甚至還自相矛盾,自扇嘴巴,只要是智力稍微正常一點的人都會知道根本就行不通。尤為令人不解的是:這些普通人人都認為是錯誤的、招人反感的東西,管理者們卻都一再去堅持,主動進行改善的幾乎很少。以至于很多幼稚可笑的、頭痛醫頭的制度法規一直大行其道,不只解決不了問題,甚至還讓問題愈演愈烈,最后導致很多小問題演因此變成大事件,很多當事人不得不走極端。從這個角度來看,管理者們的智商也好像絕對不如普通人高。
看到上述案例,管理者智商不如百姓、上司智商不如下屬似乎已成定局。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為什么這些自詡于精英階層的人反而處處受人嘲笑?為什么常人都具備的認知能力管理者反而會缺乏?難道是管理者智商真的不如普通人?要解開這個疑惑,可能有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種可能是,這些做管理的人智商本來就不高,本來也都不是什么精英人才,而是“拍腦袋式提拔”或者“拼爹”的結果,或者是資本權力的反應。在中國式管理中,幾乎都缺乏科學的人才晉升機制,人情關系、投機鉆營就是唯一的機會。而靠人情關系和投機鉆營出身的人智商又能好到哪里去?第二種可能是利益。利字當頭,管理者們害怕改變,害怕自己利益受到侵害,害怕自己位置受到動搖,不得不昧著良心說一些胡話,出一些歪招,而把事情的本像掩蓋起來,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卻不知掩耳盜鈴就是最大的笑話。第三種可能就是學習。很多人成為管理者之后,自認為已經是很“成功”了,于是便不再會努力,也不再認為自己需要學習和提升,也不再有時間去學習,殊不知人生就如中流擊水,不進就退,于是,智商也就慢慢地開始退化了。
落后管理下,下屬永遠會比管理者聰明。但是,下屬智商比上司高卻肯定不是好現象,一是會激化管理矛盾,威脅到上司的生存,二是會阻礙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要解決這種現象,還得從問題的本身去尋找方案。因為管理的常識告訴我們,有時候,答案就在問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