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提出的交往需要又稱為友愛或歸屬需要,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和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工作本身就是滿足交往需要的一種方式,因為有工作,個人被歸入特定的集體中;在工作中,又必然與他人發生交往活動;在這個集體和交往活動中,可以滿足愛與被愛的需要。這三方面是交往需要的主要內容,所以,可以依此劃分出三類與交往需要有關的激勵方法,即歸屬感方面、社交欲方面和愛方面的激勵方法。
一、歸屬感方面的激勵方法
人是社會性動物,客觀因素決定人生活在特定的群體中,主觀上人又希望自己能成為某類人群中的一員,在客觀與主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最終可找到他所屬的人群。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歸屬的需要,而工作是決定歸屬的一個重要方面。當認為自己屬于某個工作群體時,工作會格外積極;當在工作群體邊緣時,他會努力證明自己適合這個團體;當在群體之外時,會模仿和學習這個群體的行為模式,使自己被他人接受并加入這個團體。總之,人是無時不刻地將自己歸入某類人群。因此,主要有三種方法培養歸屬感,用團隊激勵加強歸屬感,用公平激勵創造良好的群體氛圍,用輿論激勵監督群體行為。
1、團隊激勵
團隊以任務為導向,它是由具備不同能力的員工組成,大家走到一起的目的是為了某個(些)明確目標的實現[1]。團隊與一般的工作群體不同,它的核心是共同奉獻,有具體的奮斗目標。由于團隊目標清晰、責任明確、互補協作,這會加強特定時期、特定任務下的歸屬感,所以,團隊這一工作形式,本身就能很好的激發員工。作為激勵方法,團隊激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團隊精神。優秀的團隊,成員間具有互補性,每個人必須認識到只有通過合作才能達到共同目的。這一方法的特點是,首先將團隊作為激勵對象,再通過團隊激勵個人,利用了人的歸屬需要。
2、公平激勵
融入一個群體,需要得到群體的認可,群體對個人認可是否公平,直接影響對集體的歸屬感。激勵學中的公平理論,是美國 心理學 家亞當斯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公平理論認為,人們不僅關心勞動所得報酬的絕對值,還關心報酬的相對值。報酬的相對值包括把自己現在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到的報酬進行歷史比較(縱向比較),還包括把自己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到的報酬進行社會比較(橫向比較)。當認為這些比例相當時,就認為公平,如果比例不相當,則認為不公平[2]。對公平的認可,更多的是一種社會評價,是把歷史的和他人的報酬看作比較標準。當認為分配公平時,自己得到集體認可,相信付出會有合理的回報而努力工作;當認為分配不公平時,感到在集體中被偏視、輕視或忽視,不但工作消極,還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他員工。公平激勵強調付出與獲得的公平關系,這一勞動規則深入人心,自然會激發人們為滿足更多的需要而努力。
3、輿論激勵
要得到群體的認可,進一步地說是要得到群體成員的認可。成員間相互的評價,往往決定人們在這個圈中的地位。輿論是非正式溝通的一種形式,是以社會關系為基礎的,與組織內的規章制度無關。輿論往往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評價者的態度主要來源于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
由于輿論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將它作為一種激勵方法應該小心運用。盡量引導輿論評價標準與組織需要一致,與影響輿論的關鍵人物保持溝通,掌握輿論主流和變化。因為人們很重視輿論觀點,可以通過輿論表揚先進、批評后進,從而規范員工行為。為了與群體保持一致,為了受到他人的喜歡、尊敬,人們會有意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符合輿論趨勢。所以,輿論激勵可以激勵人們的行為與組織希望相符。對于輿論激勵,組織更多的應是引導和利用。二、社交欲方面的激勵方法
在人類社會中,不與他人發生任何往來的獨居生活不存在的,從生到死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因而社交客觀存在。同時,生活在群體中的人,他心理上也有與他人交往的需要,在交往中尋找滿足,所以社交也是主觀需要。這種社交欲表現在工作中,就是與上級、同事、下級、供應商、競爭者、顧客等等所遇到的人發生往來。對于這些心理需要加以關心和改善,也可以成為激勵員工的一方面。在社交中,有兩種方法較為重要。
1、溝通激勵
交往可以增進相互間的溝通,溝通可以更好的促進交往。溝通是交流思想、感情、見解、價值觀的途徑,工作中的溝通可以統一目標、協同工作、分享信息、增進感情。為了滿足員工的心理需要,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溝通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表情、身體、語言、書面、電子信息、環境等都可以是溝通的方法,它們的目的不是發出者表達了什么,而是接受信息者理解了什么。所以員工對公司、工作的看法,就是在接受各方面信息后在自己大腦中反映出來的結果。如果溝通好了,員工的心理認知是企業所希望的;如果溝通不好,員工的認知就是對原意的偏解或曲解。上下思想不一致,工作的目的、標準、方法、評價都會有偏差,勢必影響工作的效率。要員工了解企業,要企業了解員工,只有通過相互間的溝通,才能使相互信息正確的傳遞。
2、寬容激勵
寬容是一種精神,需要寬廣的胸襟,需要長遠的眼光。企業與員工間要寬容,同事之間要寬容,換言之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給予更多的理解。在相互寬容的基礎上交往,心態平和,可促進感情交流。寬容的含義是多方面的,作為一種激勵手段,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體現:第一,寬容地對待別人的失誤。工作中的失誤在所難免,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失誤也分有意和無意,有意的失誤要給予嚴厲懲罰,無意的失誤要給予區分。第二,寬容地對待反面意見。對同一事物,一般有正面的支持,也有反面的批判,應該容忍其它不和的聲音。第三,寬容地對待別人的成就。如果對員工的成就不承認、不獎勵,必將嚴重地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寬容是種態度,運用得好,可以成為很好的激勵手段。在人際交往中采用寬容的態度,還可增進感情。
三、愛方面的激勵方法
愛是人類最自然樸實的需要,希望得到別人的愛,也希望愛別人,沒有一種東西能與之相比。在管理中,只要將一小部分精力用于關心員工,工作 績效 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以情勵人”是最富有成效的激勵方法。關愛激勵就是這種激勵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效的方法。
當得到組織和他人的關愛時,這種情緒的動機激發功能可以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情緒可以影響和調節認知過程,心理狀態對加工當前信息有組織和協調的作用,在良好的心境下工作,會思路開闊、思維敏捷;第二,情緒可以協調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情緒通過表情的渠道傳遞交際的信息;第三,情緒有更大的自發產生的可能性,情緒是進化發展而來的,因而它對幫助人類適應環境有很高的價值[3]。
用愛來改變一個人的情緒是最好的方法,愛的關鍵是真誠。真正愛的付出,就一定會得到愛的回報。員工愛企業,才能長久地將自己與企業的命運相聯系,一心一意地做好工作。 以上的激勵方法,是與交往需要相關的方法,是從歸屬感、社交欲和愛三方面來分析的。這三方面也是交往需要基本的三方面,所以依此分析,更能清楚地了解激勵方法與交往需要的聯系,便于激勵方法在實際中正確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