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挺好的啊,在 北京 有房有車有朋友,也不一定非得找個男人來照顧我。”光棍節臨近,35歲的單身女楊女士卻顯得非常淡定,作為某公司的總裁助理,楊女士的月薪達到30萬,從她的話中,一點都沒有被“剩下”的意思。
大男大女盛行?當婚不當婚?是先成家還是先立業?據獵聘網發起的調查顯示,結果并沒那么悲觀,在被人們普遍認為是成功者的高薪人士中,近九成已成功“脫光”,成為已婚人士。
僅一成的高薪族被剩下:剩男比剩女多
據了解,獵聘網這次調研是針對其站內“中高端人才婚姻狀況”展開調研,調研對象多為經理級別以上、年薪在10萬元以上的中高層職位人才,其中不乏年薪幾十萬甚至數百萬的高端人才。
調查結果顯示,在這些高薪人士中,已婚人士占據的比例將近9成,達到84.61%,未婚的僅占15.39%。而且和認為“剩女”會比較多的普遍印象不同的是,單身男性成為高薪單身一族的主力軍,占比為64.49%,單身 女性 則占35.51%。
同為高薪的單身者,具體情況也各不相同。調查顯示,單身男性的平均年齡為27歲左右,女性為26歲。從這個年齡結構可以看出,一些25歲左右的青年精英只是暫時處于單身狀態,并非被“剩下”。而另外一些大齡人士則成為標準的“剩男”、“剩女”,其中,月薪最高的男光棍是一名38歲的地產融資經理,他的月薪達到84萬;月薪最高的女光棍則是一名40歲的副總,她的月薪為40萬。而年齡最大的高薪“剩男”,更已61歲,年齡最大的“剩女”也已經50歲。
專家告訴記者,來源于工作、家人、社會以及自身對另一半的高要求,使25-35歲的單身女性,面臨著比同年齡段的男性更大的婚姻壓力。高薪族無論從年齡還是到經濟條件來看,都具備婚姻的條件,盡管也有年薪過百萬的單身者,但一直單著的其實只占少數,獵聘網的調查可以印證這個觀點。
工作,還是婚姻?
根據調查顯示,工作忙、個性強、眼光高,是造成不少高薪人士被剩下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是像文章開頭的楊女士那樣,因為喜歡而主動追求單身的生活方式。
36歲的林先生是一家雜志社的編輯部主任,至今單身,他坦言年輕時候在工作中投入了太多精力,才導致了今天被“剩下”:“剛參加工作時,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滿腦子想的都是先干出點名堂來,結果女朋友和我分手了。后來事業倒是見成效了,卻再也沒碰到合適的,所以只能單著。”
32歲的李女士是因為眼光太高而至今未找到合適的另一半:“我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白骨精’吧(白領、骨干、精英),從進入職場后我就是單位的精英,所以對另一半的要求也特別高,結果發現比我賺得多的男人不多,比我智商高的男人不多,比我見識廣的男人也不多,你說我不單著誰單著?”
既是獵頭,又成“紅娘”
“我既是獵頭,也是‘紅娘’,在和我溝通非常好的候選人中,我在關心他們工作的同時,也會過問下他們的個人問題”。談及自己的角色,獵聘網一名資深獵頭張先生這樣調侃。他表示,由于對候選人的工作情況的了解,所以撮合起來成功率也比較高。
張先生表示,工作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婚姻,例如最常在的一個環境,即公司內部,是很難產生愛情的。又如,出差、工作地點的變更等,這讓很多忙于工作的人很難找到適合的對象。同等的圈子也很重要,決定了雙方的興趣愛好、各方面現實條件的匹配。“當然,就我們日常接觸到的高端人士來看,絕大部分是工作和婚姻生活兼顧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薪水的高低和家庭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
獵聘網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戴科彬也表示,優秀的人才,不光事業有成,家庭也應該照顧得當。我一直很主張公司員工盡快解決個人問題,良性和諧的處理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從近九成高薪人士已婚這個事實可以看出,工作和婚姻并非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可以相輔相成的。職場的成功可以為家庭的幸福提供經濟基礎,幸福的婚姻又可以為工作提供動力。
關于獵聘網:
獵聘網,是國內最專業的高端人才社區化招聘網站,憑借其創新的產品模型及獨有的服務模式,為企業、獵頭和職場精英之間打造了一個高端人才的互動招聘平臺。數萬名專業獵頭顧問,為企業和求職者之間架起溝通橋梁,加速企業招聘進程,為職場精英推薦高薪職位、規劃職業發展。16項隱私保護規避求職者求職風險,數百萬高端精英會員庫,助力企業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