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社科院和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去年只有1.6%的中國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與前年持平。
相對美國年輕人一門心思地爭當下一個扎克伯格,中國大學生在畢業時往往選擇更為保守和傳統的就業方式。該報告顯示,80%的大學生創業者是從父母和親戚那里獲得的資金。而在西方,絕大多數年輕創業者依靠的則是天使投資人和政府或學校提供的資金支持。
可見,缺少投資人是中國大學生較少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年輕的大學生,擁有扎克伯格式的夢想和創意,卻始終沒有遇到他的伯樂。現某知名化工產品 零售 的創始人何先生就清楚地記得他們當年創業的艱辛。
2008年,金融危機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大學生就業的形勢也更加嚴峻。無奈之下,何先生同幾位好友注冊了公司。與很多大學生一樣,在創業初期他們并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公司的資金周轉舉步維艱。幾個缺乏經驗和人脈的大學生,嘗試著各種融資的渠道。
“當時,家里沒條件也不是很支持我們創業,所以我們只有靠自己。有的把父母給他買的房子抵押給了銀行貸款,我們也嘗試在各種 論壇 發帖子,希望有經驗的人士能夠幫幫忙。不過,效果不是很好。”何先生淡淡地敘述著當年創業的困境,“其中,有人給我們推薦了職業社交網站,說國外商業人士都是通過這種網站尋找合作人的。我們當時也沒有其他的門路了,就在那人介紹的天際網(www.tianji.com)注冊了。我們嘗試著在天際網的論壇發帖子,沒想到過不了幾天,我們就收到了一個天使投資人的電話,我們也一直合作到現在。”
當問及當時如何確定對方的真實性時,何先生說,“當時接到電話欣喜大于質疑,后面漸漸冷靜下來之后,就回到天際網去了解了對方的信息,把對方的底細都打聽清楚。這一兩年來,我發現上面大家交流的都是真實的信息,所以也就不擔心這一點,畢竟誠信是合作最基本的。”
對于赤手空拳的大學生,經驗和資金往往將他們扼殺在了創業的搖籃里。但我們依然要相信千里馬總會遇到伯樂,只要有人愿意投資,成功的概率也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