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新人菜鳥們容易被稱為“不懂事的小朋友”,因為未經世事,所以他們的行為舉止在前輩們的眼中,多少有些“小兒科”。然而,久經職場,你會發現那些所謂的“小兒科”行為可不僅限于“不懂事的小朋友”,就連工齡不下十年的“大朋友們”也常常“童心”泛濫,“幼稚”成災。
經濟衰退的壓力正讓越來越多的人在職場中表現得像個孩子,有很多人在職場中扮演非理性角色,包括迫害者、逃避者、小丑、殉道者和反叛者等。這些稱謂聽上去荒謬可笑,可是隨即舉出的例子讓人發現職場中不乏患了職場幼稚病的上班族,專家認為這些“內心的魔鬼”可以通過自我調適得到抑制,盡量避免將這些性格帶到工作中去。著名職場研究專家譚小芳(www.tanxiaofang.com)老師總結了十大職場幼稚心理:
標志一、只會踏踏實實地做具體的工作
踏踏實實地做具體工作,這沒有錯。但只會這樣那錯就大了,因為這永遠只是新手的方式,僅靠這個,永遠也成不了高手。甘心一輩子本本分分只當個菜鳥,到頭來,肯定連菜鳥也做不成,現在的職場,逆水行舟,原地不動,早晚被浪打翻。
標志二、不會踏踏實實地工作
年輕人喜歡幻想,本身也沒錯。但若是一天到晚光幻想,那就麻煩了。脫離了現實,好高騖遠,白日做夢,眼高手低……漫步云端的感覺是不錯,但夢醒時分,從云上跌落粉身碎骨的時候,就追悔莫及了。
標志三、瞧不起上司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清高,別人不如自己的地方很容易放在眼里,并嗤之以鼻,尤其是對領導。讓不如自己的人來領導自己,實在不公平。但是,領導之所以是領導,就有原因,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存在了。也許他學識不行,也許能力不行,但他贏可能就贏在關系上了,可能就贏在心機上了,好的也好,壞的也罷,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現象。
標志四、崇拜上司
相比起剛才的這種行為,對上司盲目崇拜,則更顯得幼稚。對上司的話全盤接受,無條件服從,缺乏了起碼的分析能力,最終會讓你在職場中迷失自我。
標志五、容易被激發、被感動、被忽悠
有些人比較感性,我本人也是這樣。對于領導一些比較有煽動性東西,難以抵制,很容易用頭腦發熱。但無論如何,事后一定要冷靜思索思索,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考慮考慮問題,切莫一時意氣用事。
標志六、甘當云梯默默無聞
甘當云梯,默默無聞,這本是一種很高尚的情懷。在如今更是難得。但難得歸難得,天不佑此類人,生活不助此類人,時代更是難容此類人。對這種人,只能說,老兄,別那么單純了。
標志七、習慣忍讓
喜歡爭斗的人讓人厭惡,但現在的職場上,也只是這種人才得勢。人善被人欺,習慣忍讓,別人會覺得你好欺負,這已經成為現在職場上的一種思維定勢了。誰也打不破它。
標志八、鋒芒畢露
有人則相反,不忍不讓,鋒芒畢露。這也不好,這樣會樹敵太多,而且太容易讓人看透,很容易中了別人的招兒。適當的時候露露鋒芒,展示一下自己的立場就可以了,大多數的情況,還是應該韜光養晦的。
標志九、排斥關系
譚小芳老師指出,近幾年來,新興起一門學問,叫做關系學。這里面學問可大了,大到關系職場中的方方面面??捎腥司褪桥懦馑?,認為靠自己的打拚就已經足夠了。其實,職場不比學術,不是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就能出成果的,閉門造車,最終自食苦果。
標志十、知無不言言無不真
對別人什么都說,而且什么話都說真的,這很誠實,但太不成熟了。職場上混,就跟下棋一樣,盡可能地對方的心理,而不是盡可能地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心理。道理很淺顯。
譚小芳老師認為,職場幼稚病并不是針對某一類人群來說,更確切地說,很多職場白領性格中都有潛在的“幼稚”的性格弱點,比如因為害怕沖突或者批評,永遠不愿意正視問題、討論問題,為了顯示自己的重要性不可分享信息而耽誤工作進展;永遠喜歡在辦公室茶水間說品位不佳的笑話,以引起關注;在團隊中毫無原則什么事都肯做。
當然,職場人個體是有差異的,同樣閱讀職場書籍,有些人能夠快速成長,有些人翻上二十遍,也看不出所以然。所以從自身調節下手,就顯得更為重要。 人力資源 專家曹子祥認為改變細節能大大緩解幼稚病癥狀:“很多企業早上帶領大家喊口號,這個是需要重視的上班步驟,如果員工融入這個儀式,在喊口號過程中找到投入工作氛圍的感覺,能很快進入工作狀況,改善幼稚情緒。”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你經常衣著隨便,也有可能助長幼稚情緒,如果在工作中,多選擇職業套裝,會讓職業人在舉手投足上更為專業,當然思考模式也會向更理性的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