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后宮題材電視劇扎堆的一年,“狗血”、“雷人”、“胡編亂造”、“抄襲”等負面評價將該題材拉入深淵。而《甄嬛傳》在一片“禁”聲之中連續兩輪播出,為后宮劇挽回了一些口碑。當然也不乏質疑之聲,但是業內大多給出了“望眼后宮,《甄嬛傳》之后,皆是浮云”、“后宮劇中的戰斗機”這樣的評價。
除了“宮斗劇中的戰斗機”,《甄嬛傳》還被稱為是清宮版的“杜拉拉升職記”。有網友從電視劇中甄嬛的命運起伏歸納出職場生存四個步驟:第一步:初來乍到學會蟄伏;第二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第三步:以退為進以守為攻;第四步:演技要高心腸要狠。
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官網www.tanxiaofang.com)了解,觀眾將宮廷后妃排位套用到現代公司的崗位上,出現了“研究所版”、“國企版”、“總經理辦公室版”等多個版本。其中有一個版本,稱“太后=董事長,皇上=總裁,皇后=執行副總裁,皇貴妃= 人力資源 副總或運營副總,貴妃=其他副總裁,妃=業務單元總經理,嬪=總監,貴人=高級經理,常在=經理,答應=主管,冊封=推銷”。
而這種觀點對初涉職場的員工很可能會產生誤導。最后,著名領導力學習 專家譚小芳老師提醒各位職場精英——從現代視角來看,“甄嬛”并不是一個成功的職場 女性 ,而一味強調人際關系、走投機路線,不可能在自身專業領域有大的發展。《甄嬛傳》職場術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際關系學。除了自身擁有過硬的實力外,“菜鳥”還得學會審時度勢,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
招數1善結貴人,拓展人脈
熒屏掃描:剛進宮還勢單力薄的甄嬛深諳人脈的重要,默默在后宮建立關系網,無論是對元老級宦官還是低級宮女,都禮遇有加。她還努力建立自己的小團隊,通過“共患難”的測試,挑選不少忠心的宮女、太監作為心腹,而這些心腹在甄嬛失勢時都對她不離不棄,幫助她渡過各種難關。
職場點評:“30歲前靠技術,30歲后靠人脈”,在職場上有專業而沒有人脈只能苦干,有專業又有人脈便可巧干。
招數2讀懂老板,做對事情
熒屏掃描:甄嬛懂得揣摩帝意,深知皇上的好惡和軟肋,并善于以此對癥下藥。流產失勢后,她用舊情喚醒皇上的憐惜,再用新鮮手段引誘皇上,當皇上對其舊情重萌時,她卻數度將皇上拒于門外,一招“欲擒先縱”緊緊地抓住皇上的心。此外,她還抓住皇上因忌諱年羹堯而不得不專寵其妹華妃這一點,“不計”華妃令她流產之嫌,幫失勢的華妃“說話”,讓皇上恢復華妃的名號和妃位,一方面讓皇上對其更加愧疚,另一方面也讓皇上欣賞她的大度而越發地疼愛她。
職場點評:職場中最忌諱的不是沒有才能,而是不知道老板要什么,優秀的判斷力是晉升職位的關鍵,不要公開跟老板唱反調,因為沒人真正喜歡跟自己意見相左的人。招數3慎防小人,保全自我
熒屏掃描:所謂“樹大招風”,在宮中得勢的甄嬛自然少不了被小人謀害,上至惡毒的皇后、跋扈的華妃,下至嫉妒的貴人嬪妃都對她虎視眈眈,就連入宮時蒙她照應、結為姊妹的安嬪也因利忘義,被皇后招安,成為謀害甄嬛的一個棋子。面對好姊妹的背叛,甄嬛果斷地斬斷昔日情誼。
職場點評:在名利面前友情是脆弱的,不要什么事情都跟同事分享,以免因太相信別人而害了自己。
人際關系包括在社會交往中的影響力、傾聽與溝通的能力,處理沖突的能力、建立關系、合作與協調的能力,說服與影響的能力等等。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的影響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在參加酒會或慶典的時候,只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和所有人交上朋友。但也有個別領導者并不具備這樣的天賦,他們在社交活動中常常比較內向,寧愿一個人躲在角落里也不愿主動與人交談。
有一身好本事,可以安身立命;有一個好人緣,可以八面來風。美國著名發明家和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說:“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系”。你還在為人際關系的問題而苦惱嗎?你想立刻擁有好人緣嗎?請立即加入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的領導者人際關系課程(預定領導者人際關系學習 ,請聯系13938256450)!
首先,我們都知道一個常識:腿并攏的時候左右搖晃自己的身體,你會感覺到很容易失去平衡;雙腿分開一定的距離再搖晃自己的身體,你會感覺保持平衡其實很容易。這個游戲告訴我們,你的延展度決定了你的安全感。這些“延展”除了專業技能、學識、經驗外,就是你的人際關系網了。
在望遠鏡發明之后,英國天文學家赫謝爾用它來分析天上的星體,使得原本看起來十分安靜的天體都有了“在不斷運動”的科學證據,使得“地球是靜止的”這一概念,一下子就被無情地打破了。我們知道,地面以每秒半公里的速度在移動著,按時速來計算,是每小時一千八百公里,比高速公路上時速九十公里的汽車快二十倍——看起來靜止不動的地面,都動得這么快速,其他事物可想而知。人與人間的關系,也在變動。人際關系更是如此,關鍵在于互動,一旦靜止,彼此就疏遠了。要想保持友誼,必須適當地互動。
我們再來看一個有趣的實驗——分別將樂觀、人緣好的人和悲觀、孤零零的人放在兩個實驗室里,然后用棉球講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抹在雙方的鼻頭上,追蹤實驗的結果。你們猜猜看,哪邊的人群感染的多呢?結果出來后,令人大吃一驚——孤零零的人群感染的嚴重很多,多多少呢?4倍!很有意思的實驗,不是嗎?一個人如果朋友少、孤零零——就連病菌都來欺負他!
作為企業領導,倘若不懂得人際關系其奧秘之所在,便無法面對,更談不上享受人際關系這種便利了。我們要堅信這條道路是正確的,因為無論文明在怎樣演變,都不能退化至老子所云"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古時代。既然我們都很清楚這個"社會分工細密,協助關系復雜"的群居生活,那么,就應該不吝惜地讓他人享用你的人際關系資源,只要你奉獻的是一份誠意,那么總有一天會贏得他人的一份厚重回報,從而促成你事業的發展。
在社會交往中,人際關系,是一種最基本的關系,可也是一種最復雜的關系。無論是誰,在社會交往中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越好,他的朋友就越多,就越能使自己得到勇氣、溫暖,增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從主觀上,良好人際關系的互用,可以成就一個人的事業,使其步步高升;客觀上,良好人際關系的互用能使一個人更有信心和力量。譚小芳老師與您分享下面的一個案例:莫洛爾是美國紐約某銀行最著名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而他那總經理的寶座,使他年收入高達100萬美元。但是他最初只不過是一個小法庭的書記員而已,后來他的事業卻得以如此驚人的發展,究竟是靠什么法寶作后盾呢?莫洛爾一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就是他博得了一個大財團董事的青睞,從而一蹴而就,成為全國矚目的商業巨子。
據說這個大財團董事挑選莫洛爾擔任這一要職時,不僅是因為他在經濟界享有盛譽,而且更多的是因為他不但人格高尚,而且特別會與人相處。如出一轍的是范登里普出任聯邦紐約市銀行行長之時,他挑選手下重要的行政助理,首先也便是以人格高尚和與人處事為挑選的重要標準。杰弗德便是一個從地位卑微的會計,步步高升,后來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總經理的例子。
他常對人說,"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事業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說:"沒有人能準確地說出'關系'是什么,但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便是沒有成功的希望。事業的成功70%靠的都是人際關系。這是勿庸諱言的。"像摩根、范登里普、杰弗德等領袖人物,都非常看重"人際關系",認為一個人的最大財產,便是"關系"。
一位有名的商店經理曾經說:"有些人生來就有與人交往的天性,他們無論對人對己,處世待人,舉手投足與言談行為都很自然得體,毫不費力便能獲得他人的注意和喜愛。可有些人便沒有這種天賦,他們必須加以努力,才能獲得他人的注意和喜愛。但不論是天生的還是努力的,其結果,無非是博得他人的善意,而那獲得善意的種種途徑和方法,便是'關系'的發展。"
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獲得人們的更多的機會。因此,世間凡是智者賢人,常把人際關系看作是成功的法寶。善于互用人際關系的人,即使有的時候與我們偶爾相識,只有一面之交,他也不會錯過,這就使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懂得利用人際關系的人,很容易使別人對他產生興趣。久而久之便在不知不覺之中成為朋友。
領導者的工作重點是領導人,而非管事,所以優秀的領導者必須在業務的所有方面都加入人的因素。如果你能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誠懇的態度尊重人,對待人,那么別人才會追隨你,與你一起成長和發展。領導人必須樹立為大多數人所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管理觀,運用大腦思考以身作則,正確處理各級人際關系。
沃爾瑪董事長山姆·沃爾頓就經常參觀本公司的商店,詢問基層員工"你在想些什么"或"你最關心什么"等問題,通過同員工們聊天,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要。這一行為使他獲得了員工的擁戴。沃爾瑪公司的一位員工回憶說:"我們盼望董事長來商店參觀時的感覺,就像等待一位偉大的運動員、電影明星或政府首腦一樣。
當他一走進商店,我們原先那種敬畏的心情立即就被一種親密感受所取代。他以自己的平易近人把籠罩在他身上的那種傳奇和神秘色彩一掃而光。參觀結束后,商店里的每一個人都清楚,他對我們所做的貢獻懷有感激之情,不管它多么微不足道。每個員工都似乎感到了自身的重要性。這幾乎就像老朋友來看你一樣。"領導人應在同級、下級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時在同級和下級面前有親和力,這就是獲得優秀領導力的全部秘密。
建立密切而持久關系的能力是領導好壞的一個標志。遺憾的是,許多大企業的領導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創造戰略、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然后他們就把任務委派給別人,而自己則與具體做事的人保持距離。這種冷漠的領導風格在21世紀是注定不會成功的。今天的員工在全情投入工作之前,要求與領導有更多的私人感情。他們要求接觸領導,他們知道正是在與領導的開放而深厚的關系基礎上才能建立信任與承諾。
但是,很多企業領導害怕這樣的關系。曾有一位CEO對筆者說過:“我不想與我的下屬過分親近,因為或許有一天我會解雇他們。”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很多領導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點和脆弱,所以他們刻意與下屬保持距離,制造冷漠。他們非但不真誠,反而為自己做了一個假面。持久的關系建立在互相之間的接觸和為一致目標而一起工作的共同基礎上。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人生故事想要與你分享,前提是你愿意傾聽并且愿意講述自己的故事。正是在分享人生故事的過程中,我們才能與同事們建立信任和理解!
總之,譚小芳老師認為,比爾·蓋茨、邁克爾·戴爾,杰克·韋爾奇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他們與自己的員工保持直接的接觸,并從員工那里獲得了對工作更深的承諾和對企業更大的忠誠。真誠的領導在企業上下和個人生活中,都與別人建立信任的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回報,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會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