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獵頭獵頭公司最為重要的3個職位是:BD、獵頭顧問、尋訪員;規模小一些的獵頭公司BD大部分都是由老板親自主抓,客戶是獵頭公司的生存之本,顧問大部分是由之前在行業里做過企業 人力資源 主管或招聘經理的人轉行擔任,也有一些是從剛畢業就進入獵頭行業然后從尋訪員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尋訪員隊伍里每個公司用人策略不一樣,但主要的素質是:溝通能力強,熟練使用網絡搜索引擎,聰明靈活,勤奮踏實就可以做好。筆者始終認為獵頭服務行業,誠實守信,不夸大不作假,時刻將客戶和候選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是行業的立足之本,但由于近幾年獵頭公司數量增長迅速,從業隊伍也是良莠不齊。
對中國獵頭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首先這是一個大的趨勢,現在獵頭招聘對很多公司來說還是一個陌生事物,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好轉,企業家對未來經濟有信心,敢投資了,那么中高級人才招聘將變得異常活躍,因為優秀人才永遠是稀缺資源;其次中國的市場容量非常大,很多行業都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當前中國獵頭市場外資公司份額依然超過60%,民營企業獵頭市場也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現在央企、大型國企也開始選擇獵頭供應商,政府組織開始意識到獵頭對當地經濟的發展作用, 不過在還處于喊口號階段;再次:中國獵頭市場目前還沒有強大的獵頭品牌出現,正處于混戰階段,未來的中國獵頭市場必將經過多次洗牌,然后誕生一些專業程度高,服務意識強,資金實力雄厚并重視自己信譽的企業,不僅可以高效完成客戶的招聘任務,也可以讓企業的利益得到保障。
筆者并不認同網絡上各式各樣的獵頭公司排名,在業務過程中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客戶問:你們和XX國際比你們有什么競爭優勢,或你們和manpower比你們有啥優勢?包括現在在網絡上只要每看到一個排名就把上述盛名公司列入其中,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整個獵頭產業鏈有三種形態的公司,每個類型的公司商業模式都不一樣。比如金字塔尖的,的確是Korn/Ferry、Heidrick & Struggles、史賓沙等排前面,因為他們的實力都可以通過 上市 公司財務指標中獲取數據,但想說的是,這些獵頭公司離絕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和個人都非常遙遠,他們的收費模式主要是靠過程收費,可能人還沒招聘到位,費用已經收了大半。咨詢服務是一種智慧服務,目前中國的獵頭公司想進入這個領域的幾乎是鳳毛麟角;第二個類型的獵頭公司是按照結果收費的,有預付款,但只有人選上崗后才能收取服務費,目前全球范圍內,Hudson的市場做的很大,國內也有2家年營業額能上億的公司做的也很大,都屬于這個序列。再往下,主要是中低端派遣,人事外包、RPO批量招聘市場,從營收規模來看,全球營收靠前的應該是Adecco、Randstad、manpower,所以如果站錯了隊,怎么來排名?很多獵頭公司站在第二個序列,非要把自己和第一個序列的企業放在一塊,不具有可對比性。
競爭是哪個行業發展初期都不可避免的,有競爭行業才有發展,但只有大家都把心思放在怎樣提高服務品質這種良性競爭才有利于行業發展,否則一味的價格戰,初次合作都不收預付金,這些都會將獵頭行業引入惡性循環怪圈。最近南方報刊多次提到的“野雞”獵頭這個詞筆者有一些看法,將小獵頭公司或沒有獲得執照的獵頭公司稱做“野雞”獵頭,多少是對獵頭行業有誤解。存在即合理:招聘、引進優秀人才是每個企業都必須做的事情,就像每個人要吃飯一樣,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得去大餐廳吃飯,各種特色小吃和路邊的快餐店,生意依然很紅火,在這個問題上,政府應該做的是怎么規范,怎么引導;目前中國獵頭行業政策是落后于行業發展的,因為民營獵頭市場增長的比較迅速,很多獵頭公司為客戶招聘到人后,客戶不給服務費,賴賬甚至告上法院的事屢見報端,客戶說獵頭推薦的人上崗后不滿意,獵頭公司說按照合同規定人選到崗后就得付費,總之各自有理,強勢一些的獵頭公司可能會選擇法律維權,但很多實力較弱或成長初期的獵頭公司就選擇了忍氣吞聲,經濟利益糾紛問題不能解決好:這將嚴重阻礙行業的發展。
中國獵頭行業未來的發展有四個方向可走,第一是規模化,看你在全國有多少個分支機構,看你有多少專業的顧問隊伍,可以同時滿足多少客戶的招聘需求;第二是專業化,我有一個獵頭朋友,他們專門做SAP/ERP領域的獵頭,雖然公司人不多,但產值很高,而且客戶穩定,發展比較平穩。目前綜合型的獵頭公司內部都按照行業或職能進行劃分,畢竟獵頭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什么行業的客戶都簽,什么職位的單子都做的獵頭顧問將逐漸退出獵頭的舞臺。第三個方向是走品牌化路線,品牌化就意味著有的獵頭公司會找準某一個細分市場,然后通過大量的成功案例和持續不斷的精耕細作,在某個招聘圈子樹立了良好的口碑,為別的獵頭公司豎起強大的競爭壁壘;第四個方向是國際化路線,中國獵頭的國際化一定是伴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而進行的,大量的美國獵頭公司敢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立上百個分支機構,主要是跟著他們的客戶走。中國獵頭的國際化會經過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為大量海外優秀華人與中國企業之間搭建起信息橋梁,第二階段是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尋獵優秀人才,第三個階段是幫助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獵優秀人才。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中國會誕生很多優秀獵頭企業,有全國性的、有區域性的、有行業知名的也有某個職能領域出色的,總之只要大家能夠真的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獵頭事業融合起來,一步一步前進,踏踏實實做好服務,都會有不錯的發展;而急功近利,浮躁只是把獵頭當一錘子買賣來做一定是不會長遠的。
目前的網絡獵頭是否可以顛覆傳統獵頭,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其實各種各樣的招聘模式都將是對傳統獵頭行業的補充,要想顛覆這個行業談何容易,美國互聯網行業發達,誠信體系也比較完善,但也沒看到哪個網站將傳統獵頭的飯碗給端了。目前懸賞招聘、微博招聘、高端SNS職位分享這些渠道都可能成為獵頭行業未來最為重要的信息來源渠道, Linkedin、facebook這兩個站作為非常重要的人才搜尋渠道。目前除了SNS社區外,其他很多新型的招聘模式都只是一個噱頭,不具備太大的競爭實力。
對于中國獵頭創業者群體來說,他們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來自外部經濟環境的考驗,更為重要的是每個人需要找到自己的市場空間,不斷提升自己在行業內的競爭力,才能在未來殘酷的商業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來源:銳仕方達獵頭創始人 coo Steven.huang 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