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都還是些很基礎的 人力資源管理 問題。其實,即便是一些即將 上市 的地產公司,也未必能在基礎人力資源管理上理清頭緒——一家預計未來一兩年上市的公司突然發現公司的凈利潤率將影響到市盈率,一經核算才知道:影響經營結果中關于費用的事宜——人工成本竟然占到了近50%。如果不能開源,節流就是必然的,那么如何合理壓縮人工成本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不禁會想:這其實是在衡量一個組織的管理效能與經營效能。而就我十年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來看,一個組織效能的最大化主要取決于以下四個因素:
第一,組織的管理模式——
決定了組織架構及定編
組織的管理模式指組織的設計方法,它是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經營策略、短中期規劃、亟需解決的問題等多方面予以考慮,它是組織機構設立之前需要統籌考慮的核心問題。比如:是矩陣式還是垂直管理,是弱矩陣還是強矩陣;是以品牌為導向還是以市場為導向;集權制還是分權制等等。這些事宜的確認,將決定了組織機構的具體設計。
如需強化總部的管理職能,則應設計為垂直管理的模式;如是強化各地方的運營職能,則應設計為矩陣管理的模式。而模式又決定了組織機構中崗位的設置及人數的設置,組織管理模式的設計將最大程度的決定了管理層級的寬窄、人員數量的多少等等。
第二,審批流程及授權——
決定了工作效率及體系的規范性
審批流程及授權是公司對于每件事情管理思想的體現,即每件事情由誰發起,經過哪些環節,最終到哪兒審批結束。它的設計及使用,將最大程度地提升組織的管理效率,同時也可以逆向審視組織的效率。我們往往習慣于審批文件時,按照橫向一層一層地切割,即分公司層面的所有人員先簽字再轉至總部各個層面簽字,但這樣往往產生扯皮現象,雖然分公司的總經理都已經簽了字,但不排除總部的對口專業部門沒有其它的意見及建議。因此,在做審批流程及授權時,首先要考慮每件事情的邏輯關系,即建議先由對口部門研討意見,并提出專業建議,然后再按照行政審批執行,以提升審批效率。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企業之所以管理成本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為內部溝通成本高,俗稱內耗。一個順暢的審批流程及授權,將會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另外,目前中國的企業發展及變化很快,我們的制度建設已經跟不上企業的變革及發展,而制度體系又是支撐公司發展的基本綱要,如何能夠找到一個最快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成為很多企業面臨的棘手問題。而審批流程及授權則解決了這個難題,它的優勢是:修改靈活性更強、結構更清晰。
第三,業務及管理發展策略——
決定了事業的廣度及深度
每個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如何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無限的企業發展中去,使其利益最大化,又成為我們關注的一個焦點。每個企業都有短、中、長期的規劃,而這些規劃之間的平衡關系,將直接影響到組織的規模及人數的多少。尤其是管理上的投入,往往不會立竿見影,當期的投入其產出將在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后,因此很多組織遇到這樣的一些麻煩及問題,即:又想完成當期的經營指標,又不愿意放棄企業長期的發展。這些矛盾接踵而至,也非常考驗我們的管理者及人力資源從業人員。所以我認為管理其實不僅是藝術,更是平衡的過程。如果能夠達到一個平衡的支點,則問題將迎刃而解。而導致我們不能平衡的原因是:我們往往希望魚與熊掌兼得。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企業希望建立一個呼叫中心,以獲得更高的客戶滿意度。呼叫中心可以具備呼出、呼入雙重職能,而呼出原則上又是實現二次 銷售 的一個渠道。但這些目標的建立,需要一個龐大的呼叫中心組織,且當年屬于建立的過程,并不能最直接產生經濟效應。但這件事情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將起到關鍵的作用,而企業又有當期的經營壓力。比如:凈利潤的指標,這個時候則需要權衡呼叫中心到底做到什么程度,實現什么樣的一個結果,這就是我指的廣度及寬度。一旦這一點確立了,則使用的人員數量、質量、架構、人工成本,則可應運而生。
第四,學習 、培養與發展——
決定了企業中的人崗匹配程度
幾乎沒有一個企業,是所有的人才都從外部獵取的。這樣做的成本太高,而文化的融合又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找志同道合的人是一個難且漫長的過程。因此,很多企業都在自己培養人才,這也成為了一種趨勢。因為我們清醒地看到,文化的認同,價值觀的一致,往往比能力及經驗更重要,尤其是相對重要的一些角色。然而,往往因為企業的發展速度,造成了很多內部人才的“揠苗助長”。這個時候,企業最需要做的事即為對人才的培養。當然,培養不是簡單的學習 ,而是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式的過程。這時,行動學習的方法則更加有效,且輔以師帶徒、輪崗等,只有人崗匹配才能提升管理效率,否則很多企業的方法是用兩個人去做一個人應該做的事,表象上看似乎成本一致,但事實上隱性成本非常高。比如:管理一個人和兩個人所付出的辛苦不一樣。比如:這兩個人使用的辦公費用一定高于一個人等等。
用人沒有定論,管理更沒有絕對的規矩。很多企業天天在談四定(定編、定崗、定員、定薪),殊不知,做好四定的前提是想好這四個問題,如果根找不著,怎么可能種出大樹?其實無論是什么類型的企業,處在何種發展階段,做到以上四點,企業的效率才能得以基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