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特別重視人才的老板,他就必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三顧茅廬去招人,而不是說“招聘是人事部門的工作,你們自己去做”。任何一個好的老板應該至少把20%的時間放在招聘上。我從來沒有少過20%,我曾經的老板比爾·蓋茨也從來沒有少過20%。而Google的前任CEO施密特要親自審閱每一家公司將要雇用的人。想想,一家員工達2萬多人的公司,一年可能要雇用好幾千人,但是每一個人他都親自看一遍,他甚至可以不參加戰略并購方案討論,而去看每一份簡歷。
為什么要這么做?真的是因為他能判斷誰該雇、誰不該嗎?不是,重要的是,他認為,作為領導要以身作則,要讓整個團隊知道雇人不是這么容易的,公司的人才標準非常高,不要隨便雇用人。盡管這么做程序上慢一些,但傳遞了一個信息:大老板重視人才的程度非常高。
在世界上,總有一些很優秀的人不想去微軟,比爾·蓋茨就會放下身段,花很多的時間來說服這些人加入公司。曾經有一個很厲害的人,叫做杰姆·萊恩,手里有不錯的軟件,想自己創辦公司,為了邀請他加盟微軟,比爾·蓋茨親自跟他約見幾次,杰姆·萊恩說:“好吧,既然你愿意見我,我不能不見。”比爾·蓋茨說:“微軟很好,你要不要來我們公司?”杰姆說:“不,你們的產品是我見過的軟件中做得最爛的。”
比爾·蓋茨怎么回答?他當時并不是首富,但他是天才,已經上了媒體,他說:“杰姆,正因為你說我們公司的產品做得爛,才需要你來拯救我們。”他心里覺得他的產品做得爛嗎?不一定,他是為了吸引這個人才。兩人見了幾次面后,比爾·蓋茨感動了杰姆,最后杰姆才來到微軟。
記得1998年我加入微軟的時候,希望招入一個很牛的同學。第一次找他的時候,他說:“不行,我在IBM,負責‘深藍計劃’,研發打敗國際象棋冠軍這樣的一部機器。”我說:“沒關系,就是聊一聊”,他不來。
第二年又見面,還要請客,還是不行。又一年,他的“深藍”程序打敗世界象棋冠軍了,我說不錯,這次可以挖他了,我說:“你已經打敗世界冠軍了,要不要來我們這邊?”他說:“不行,公司還有項目。”
又過了一年,IBM把“深藍計劃”解散了,這個團隊不存在了,各人做別的事去。我想這次可以找他了,我說:“你打倒世界冠軍,又沒工作了,總可以來吧?”還不能來。他說:“開復,我還沒交過女朋友呢!”當時他40歲。我說:“沒關系,趕快來,我們在 北京 ,可以給你介紹女朋友。”他說:“我沒有交過,但已經找到了合適的,我的女朋友在加州,我必須去加州工作。”我說:“好,那你去加州。”下次去加州又找他吃飯,他說:“我正在戀愛中,我想以后再說吧。”
終于有一天,他告訴我:“我要結婚了,我太太要去北京工作,現在我可以來你那兒了。”當時我已經不負責中國區,調回微軟總部了,我說:“太好了,我們趕快計劃 吧!”最后微軟總算把這樣一個人挖到手。五年、五頓飯,我就是這樣的鍥而不舍。公司領導認為,這樣的天才,40歲沒交到女朋友,就憑這一點也要挖到手。
企業領導人不要有“我已經是CEO,我是總裁,而他只是一個工程師”這樣的觀點。只要是一個重要的崗位,或者你的團隊告訴你某人很棒,你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說服這些人加入。我在創新工場前三個月的時間都是說服人加入,現在不是100%的時間,我相信20%-25%肯定還是有的。
記住,招人的時候還有一些準則。在我工作過的三家公司蘋果、微軟、Google,都有同樣的一句話,這句話有一些人不喜歡聽,但事實如此。這句話就是:一流的人雇用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用三流的人。
如果你是很厲害的人——不是說整個人一流,也許你擁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溝通能力等,你很自信、很受人尊敬,不會在乎雇用另外一位一流的人,因為“我有足夠的自信雇很棒的人”。也許對方的智商(IQ)很高,但沒有關系,我經驗比他豐富,我技術比他強。
二流的人就會有些不自信,一般的經理大部分都不是一流的人,這是一個事實。非一流的人更喜歡雇一些自己管得住的人,這并不只是對方經驗比自己差,而是樣樣都不如自己,非常聽話,可以管得死死的,叫他做什么就去做,叫他跳多高,他就跳多高。但是這樣的人就把公司搞砸了,公司就開始走下坡路。
微軟、蘋果、Google這三家公司都非常相信這句話,當然,不是每一家公司必須要做到這點,在工廠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也許你只是用在管理團隊上,也許不必應用到你的公司里,但是作為老板都應該記住這句話。因為如果你雇十個比較聽話、比你差的人,他們再雇十個比自己差的人,再雇用一萬個更差的人,當公司發展到一萬個人時就完蛋了,都是很差的,你的公司怎么行?所以要盡量找一些非常優秀的,最好是在某些方面比你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