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員是指基層(執行者)和中層職能管理者,其配備也適合運用兩個渠道:外聘任部和內提升。但無論何種渠道,都會有利與弊(優缺點正好相反);但就其立足點而言,應為
人力資源
政策的先內后外原則所考慮的是否匹配與適用。
筆者(佟天佑)認為:應從個人技能的四方面來選擇,同時對其主要素質同樣要衡量其四個要點;在綜合衡量→擇優選擇→進入錄用(試用期)考察這個過程,可從個人品質和目標評價中決定使用與否。
內晉升和外招聘各有長短,兩種來源渠道如何能取長補短呢?對管理人員的選拔配備,只要條件許可,應盡量使用公開競爭的方式,也就是將空缺的職位向全體員工通告。在相同條件下(個人技能和主要素質)優先考慮內部員工,特別是基層執行人員。在以專業技能為基礎上的考慮方面,應著力于人事處理技能和管理意識:包括主要素質中的個人品德和溝通能力,尤其品德方面;技能可學習
,品德卻不是一朝一日的事,往往是從細節過程中發現的。
因此,在對入職者試用期的考察,應先看其品質特征,如道德作風、敬業精神和合作態度等;這方面可通過定性的表格進行評議和在下屬員工中獲得信息。目標評價是量化的考核,即實際工作的成效如何?這方面可直接從過程了解到結果中評鑒。
筆者(佟天佑)的顧問心得和分享是,憑過往資料和當前表現選用的管理人員,主要考察其勝任本職的能力。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點,作為其直接上級應有一個輔導與支持與鼓勵的過程。尤其是內部提升的管理人員,一但不適用時;往往會“打回原形”造成自尊喪失,導致辭職。
第二點,在評價上,要是不能用量化考核時;為了避免流于形式,應更注重能動性態度和下屬合作的主觀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