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每時每刻,我們都在與企業文化打著交道。當我們接觸到其他企業時,這些企業中最明顯、最不同尋常的特質常常會引起我們的關注和興趣,如索尼公司、松下公司員工們對公司和企業產品的熱忱,微軟公司異乎于傳統的經營方式等。而當我們身居其中,企業文化現象又時隱時現,難于察覺。只有當我們有意實施一些與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和標準相抵觸的新策略時,我們才可能真切感受到企業文化那實實在在的力量。

索尼公司的前身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成立之初,創始人井深大就說:“我們要憑著別的公司都無法超越的決心,創造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產品。”后來盛田昭夫回憶說:“建立公司之初,我們并沒有寫一首公司之歌,但是我們確實有一個我們信奉的綱領,稱之為‘索尼精神’。首先,我們說索尼是開拓者,它決不跟在人后,隨波逐流。公司將‘始終是一個未知世界的開拓者’。”
二、企業被文化所圍繞但文化常會被忽略
不管你是否注意,文化其實就在你的身邊。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文化。比如,當你進入不同的企業,你就能“感覺到”該企業所處的氛圍,人們是如何彼此打招呼的,或他們是如何看待你的。人們談論的事,或人們保持沉默的事,辦公室的設備、布告欄以及許許多多不出聲的暗示都能向你展示公司的文化。
我們經常由于一些原因而忽略了文化的存在。
首先,我們往往不會覺察到文化,這是由于文化已經如此深地扎根其中。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已經變得極其的內在,以致文化過程也變得令我們毫無察覺。
其次,文化的組成部分難以捉摸。假定我們要求人們對其企業文化進行描述,即便是從那些來自相同文化氛圍的人,你獲得的回答也可能會相去甚遠,因為人們關注的方面各不相同。 再次,往往只有在我們所習慣的事物發生變化時,當我們遇到了不同于我們所習慣的事物時,我們才會深刻地注意到文化的存在。事實上,我們常常期望其他人也有與我們相似的風俗習慣和文化意識,而在他們并不具備這些東西時,我們會感到奇怪。如果你在一家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后又調往另一家企業,或者如果你們的公司有了一次并購經歷,你對其間的文化差異就會有深刻的體驗。
三、目前企業文化尚無統一定義
企業文化又稱公司文化。這個名詞的出現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一種新的概念和理論在形成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眾說紛紜的現象,企業文化也不例外。
迪爾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書中指出,企業文化是由五個因素組成的系統,其中,價值觀、英雄人物、習俗儀式和文化網絡,是它的四個必要的因素,而企業環境則是形成企業文化的最大的影響因素。
威廉·大內認為,企業的傳統和氛圍產生一個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表明企業的風格,如激進、保守、迅速等,這些風格是企業中行為、言論、活動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員以自己為榜樣把這個固定模式傳輸給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員工。
愛德加·沙因認為,從企業的各層面上來說,文化就是根本的思維方式—企業在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整合過程中獨創、發現和發展而來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被作為正確的思維方式傳輸給新的成員,以使其在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整合過程中自覺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感受事物。
約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其《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的著作中指出,企業文化通常代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這些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往往為一個企業全體員工所共有,往往是通過較長的時間積淀、存留下來的。
邁克爾·茨威爾在其著作《創造基于能力的企業文化》中談到,從經營活動的角度來說,企業文化是組織的生活方式,它由員工‘世代’相傳。通常包含以下內容:我們是誰,我們的信念是什么,我們應該做什么,如何去做。大多數人并不能意識到企業文化的存在,只有當我們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才能感到自己文化的存在。企業文化可以被定義為在組織的各個層次得到體現和傳播,并被傳遞至下一代員工的組織的運作方式,其中包括組織成員共同擁有的一整套信念、價值觀、行為方式、目標、技術和實踐。
杰克琳·謝瑞頓和詹姆斯·斯特恩在《企業文化:排除企業成功的潛在障礙》中指出,企業文化通常指的是企業的環境或個性,以及它所有的方方面面。它是“我們在這兒的辦事方式”,連同其自身的特征,它很像一個人的個性。更確切地說,我們可將企業文化分成四個方面:
1、企業員工所共有的觀念、價值取向以及行為等外在表現形式。
2、由管理作風和管理觀念(管理者說的話、做的事、獎勵的行為)構成的管理氛圍。
3、由現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構成的管理氛圍。
4、書面和非書面形式的標準和程序。
查爾斯•希爾和蓋洛斯•瓊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中人們共同擁有的特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聚合,這些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構成企業中人們之間和他們與企業外各利益方之間交往的方式。
四、如何理解企業文化
那么究竟應如何理解企業文化?我們認為,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子系統。企業通過自身生產經營的產品及服務,不僅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經營特色、組織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戰略目標、群體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它既是了解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窗口,又是社會當代文化的生長點。因此,在國內外學者觀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對企業文化作如下定義:
企業文化是指現階段企業員工所普遍認同并自覺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通常表現為企業的使命、愿景、價值觀、管理模式、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沿襲的傳統與習慣等。
理解企業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化具有時段性。文化總是相對于一定時間段而言。我們所指的企業文化通常是現階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業過去的歷史文化,也不是指將來企業可能形成的新文化,即目標文化;
第二,文化的本質在于其共識性,只有達成共識的要素才能稱為文化。企業新提出的東西,如果沒有達成共識,目前就不能稱之為文化,只能說是將來有可能成為文化的文化種子。企業文化代表企業共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即多數員工的共識。當然,共識通常是相
對而言的。在現實生活中,通常很難想象一個企業所有員工都只有一種思想、一個判斷。由于人的素質參差不齊,人的追求呈現多元化,人的觀念更是復雜多樣,因此,企業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對的共識,即多數人的共識;
第三,文化具有范圍性,文化總是相對于一定范圍而言。我們所指的企業文化通常是企業員工所普遍認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業領導層認同,那么它只能稱為領導文化;如果只是企業中某個部門中的員工普遍認同,那么它只能稱為該部門的文化。依據認同的范圍不同,企業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為領導文化、中層管理者文化、基層管理者文化,或部門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業文化等; 第四,文化必定具有內在性。企業所倡導的理念和行為方式一旦達成普遍的共識,成為企業的文化,則這些理念和行為方式必將得到廣大員工的自覺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