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天,您看到一位同事穿著紅衣服興高采烈地到公司來,您問他今天有何喜事?他回答說“我到朋友家去參加他父親的喪禮”我們聽到這段話一定會感到極為驚訝,雖然法律沒有規定進入喪家不準穿紅衣服,但不會有任何一位中國人敢如此做,為什么?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具有比法律更強的約束力。
快到農歷年時,即使車票漲價并一票難求,車上更是擁擠不堪,可是大家非得趕著回家過年不可,為什么?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具有比法律更強的驅動力。
企業在現今極度競爭的環境里要有效發展,必須將有限的資源予以極大化的應用,這需要倚賴員工的有效行動-------朝向共同目標的行動,然而每個員工的家庭背景不同,價值觀不同,受教育程度,能力與習慣都不同,如何讓這么多不同的人做出一致的事情是企業管理上的一大挑戰,通常企業主管會采取以下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制訂規章制度以及運用獎懲措施配合,或采取各項檢查與監督的手段以要求員工去做或避免做每些事情,這些方法是可行的,但也是有限的,原因有幾,其一當組織人數增加到超過管理者能直接掌控的程度時,管理者的心力便無法應付層出不窮的各種情況,其二員工的工作時間與地點所覆蓋的范圍遠超過管理者可控制范圍,其三知識工作者或服務提供者的工作型態具有相當的隱諱性,無法直接從外表看出情況,例如計算機工程師到底在發呆還是想事情?服務員是熱情工作還是應付應付?其四最為重要的是管理效率,管理效率=讓部屬產生有效行動主管/所需付出的心力,采取高度監督的方式,主管需要付出極多的心血,而且部屬也會更為被動。
如果不采取高度監督,如何讓部屬更為主動自覺地遵守公司的政策、原則與規章制度呢?又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呢?而部屬的自覺行動是否朝向公司期望的方向,或是各自運用自己習慣的做事方式而導致組織的不一致呢?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企業文化是最佳的工具。
為何企業文化會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呢?我們可以從組織行為與心理學來解釋,人類的行為動機有兩個驅策力量,一是得到正面鼓勵,二是避開負面壓力,例如一位小孩在家中講故事,如果父母鼓勵他“你講的故事很精彩”“你好聰明”這小孩便會喜歡表達,相反的父母如果常說“大人講話時,小孩別插嘴”“我很累,別煩了”這小孩便會受到壓抑,如果他的情緒受到嚴重打擊或挫折,日后便會害怕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樣的道理,公司如果鼓勵同事提供意見,并且對有效的創新加以獎勵,同事便會更積極參與創新提案,如果提出意見的同事老是遭到領導的批評,或僅只是冷冷的瞪他一眼,也會使大家日后噤若寒蟬。
文化是企業的愿景,思想,價值觀念,態度,行為準則與習慣的綜合體。文化可以驅使人們朝向特定的方向努力,可以抑制負面的作為,文化使團隊有凝聚力,文化使人們有使命感,好的文化就像穩定的河床結構,能使河水自然順流而下,文化不夠強勁,員工越軌的行為便會象河水沖垮堤防一樣的到處泛濫。
塑造文化要由企業高層開始,北歐航空改造之時,總裁拆掉豪華辦公室的隔間,并拎著公文包到各個航班親自體驗客戶的感受,公司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從老態龍鐘的官僚氣氛,轉變為行動至上的服務精神。早期海爾張瑞敏總裁親自砸爛幾臺質量不佳的冰箱,正式宣告質量第一的企業精神,這也深深烙印在當時員工的心中。但除了這些精彩戲劇化的片段外,該如何系統地建立企業文化呢?首先要了解構成企業文化四個層面的要素,其次要了解建立企業文化的步驟。
企業文化的四個層面依序為:
理念層面:包含企業愿景、理念、價值觀、標語口號等
制度層面:包含會議、活動、典禮儀式、規章制度、獎懲辦法
行為層面:包含領導風格、領導者行為、行為規范、習慣、語言
物質層面:包含VI、辦公室廠房外觀、顏色、服裝、車輛等
企業文化的改造或重塑分成幾個階段,首先是診斷,藉由問卷、訪談、資料分析、現場觀察了解企業的現況;其次是規劃,藉由診斷結果,結合企業的愿景、戰略、創辦人的期望、外部競爭環境、目標客戶群體的特性以及組織過去的特性,進行整體的設計,以使企業文化四個層面的要素得到統一與整合,并且去除不一致與矛盾;第三是導入推廣,藉由一系列簡單有效的活動,將設計后的文化要素逐一植入組織當中,這時要掌握許多心理學與團隊運作的技巧,以便能讓員工欣然接受;第四是鞏固,藉由長期的監測與調整,逐步將文化深入在所有人心中,這個階段要注意新進人員的整合,以及外部環境變遷的影響,保持文化的活力與競爭性。
在快速變動的環境與復雜的客戶需求中,組織的硬性規章制度很容易過時,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動,所以新世紀的企業家們,更應該為組織創造一種長期的競爭力,一種無形的看不見的競爭力,企業文化是當今企業家必修的核心課題。
林正大先生現任林正大管理研究中心創辦人、北京圣吉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SMART LEADER GROUP首席顧問、中外管理雜志特聘講師、多家企業經營管理顧問、雜志專欄作家、中央一臺“半邊天”生活運籌學主講貴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