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波:各位老師,非常高興有這么一個機會和大家做一個交流。我講的是誠信的歷史考察。
我談我的一個小觀點,首先要將誠信寫的明白,什么是誠信,誠信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人要講誠信,為什么市場經濟更必須講誠信,為什么現在社會中大量的不誠信事情產生,怎么解決這個現象。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孟子對誠做過解釋,什么是誠,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誠就是真實、實在、沒有虛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你也必須要遵守自然之道。在我看來,信是對別人承諾的一種堅守,誠信怎么理解呢?是對別人尊重的表現,尊重他人的利益。所謂誠信就是尊重他人利益的基礎上追求自己的利益。現在的話叫利人利己。市場經濟叫雙贏,對立面叫損人利己,用古代的話叫見利忘義。義是合適,讓到什么程度,讓小了別人不高興,讓多了自己不高興,讓多了別人還害怕。這人對我這么好有什么陰謀詭計。家長愛孩子愛多了是溺愛,愛少了不夠用,愛別人最終目的是為了自己,養老啊。
利人利己,我們講做成是從這個角度講的,人的對立面是獸,獸的本性是你爭我奪。人為什么得講誠信,資源有限,每個人的經歷有限,你有很多弱點,你需要別人幫助,你要得到別人幫助,你得讓別人高興,最低限度不侵犯別人利益,別人高興才能讓你高興,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為什么儒家特別講仁義,仁義本質是尊重他人利益,追求自己的利益。市場經濟下,為什么要講誠信,市場經濟是廣泛社會內的交換,產品賣給誰,從哪采購,從哪得資金。在廣泛的社會化情況下,人的弱點,人的能力不足都充分暴露,你必須得到社會的幫助你才能發展,要得到社會的幫助你得讓別人高興,要讓別人高興你得讓利,最低限度你得尊重別人的利益,不勤奮他人。市場經濟尤其講誠信,就在于資源有限和人的欲望無限的矛盾更加暴露化。
社會為什么大量不講誠信的事情產生,我的理解,要誠信得有兩個條件,第一我有誠信的欲望,第二我有講誠信的能力。我們現在所以大量不誠信問題產生,關鍵是這兩點有問題,一個是廣泛的流動化,從農村流到城市,相對農村來說也是渾水摸魚的環境,換錯誤的成本低,有動力犯錯誤。
第二是人的心態,由小變大,做到某個點心態還保持在傳統時期,也需要轉換。第三是貧富分化加劇,很多人確實活不下去,兌不了現,錢還不上。
這是我第一個解釋,什么是誠信,誠信本質是什么,為什么講誠信,為什么市場經濟尤其要講誠信,為什么社會上大量不誠信的事情產生。在中國不成熟的情況下不誠信的事情產生的更多。中國比西方更嚴重,西方一旦獲得誘惑,他們會講要對得起上帝,而中國人是犯錯誤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另外犯錯的成本低。為什么西方有上帝,中國沒有上帝,地理環境,資源的多少,導致人追求利益行為的不同,這是完全經濟學的解釋。
南方和北方人也不一樣,歷史上很少有南方攻打北方,基本是北方攻打南方,因為活不下去。中國的地理環境相對是安全感強危機感弱的環境。南方是柔和的民族,資源充分,中國只有一面不安全,長城以北。長城以北溫度一旦下降,人就活不下去,只有南下。游牧民族打仗無后方作戰,不需要后勤,游牧民族勞動訓練在一起,他們馬是天然的戰馬,我們不一樣,我們是三級勞動一級訓練,我們馬是搞運輸的,擋不住。
歷史上三次大量南下,都有個共同背景,全球氣溫變冷,活不下,大移民。各大宗教大部分產生在阿拉伯地區,因為那里交流方便,戰爭的交流也方便,現在也是戰爭的火藥桶。一旦發生戰爭就是人類最大的危害,怎么安慰受傷的心,宗教,痛苦大了需要,痛苦小了不需要。
儒家一個說法,謹慎讀書,就是無人監督的環境下怎么辦,我們白天不會犯錯誤,基本是晚上,無人監督。
中華民族文明史上強調對誠信的關注,主要集中在社會成員劉東性強的三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明清時期,改革開放以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特別關注,仁者愛人。定了合同要執行,不能言而無信,以制度為核心,講如何制訂制度,如何修訂制度,如何執行制度。如果制度不好,文化不好,不可能封建社會兩千年這么繁榮。
明清為什么講誠信,因為那是商品經濟大發展,廣泛流動,需要得到顧客的信任,采購商的信任,需要得到員工的信任,需要合作伙伴的合作。
大家看孔子怎么講信的,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說,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請問之,恭、寬、信、敏、惠。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領導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老百姓愿意聽他使喚,領導沒有得到老百姓的信任,你使喚老百姓,老百姓覺得你只給我增加麻煩。
子貢問鄭,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異。子貢說,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說:去兵。子貢說,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回答說,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由于個人能力的局限性,必須取得別人的幫助,為此必須贏得別人的信任,贏得別人的信任有條件的,得尊重別人的利益,最低不能傷害別人。社會對一個人的信任是有時間限制的。為什么要提高人的能力,就是提高別人信任你的能力。
嚴重受挫,失敗的情況下如何講信用。去年浙江發生經濟危機,有一位老板最終得救了,為什么?因為他有信用,銀行愿意幫他。 另外孔子強調要辯證理解信的含義。言必信,行必果。孟子講一句話,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經濟危機來了,我跟聶老師定了合同,他應該給我錢,因為經濟危機他給不了錢,我逼他也沒有問題,得要適當調整啊。另外得了好處不能白得,你沒有錢還有別的。欠人的錢很難受的,而且利息很高的。
這就是對歷史的一種考察,完后大家可以交流,因為我就是學歷史的,你說儒家的觀點我不太贊同。人會做壞事,也會做好事,既是壞人,也是好人,即是魔鬼,也是天使。相信群眾,不是說他不會犯錯誤,相信他有認識世界的能力,他會算帳。這就是我的見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