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不知所云——飄。企業文化是對企業思想或者產品概念的高度總結,也是一種理念的凝聚,所以需要概括性強。但是很多企業的文化已經抽象到叫人發笑的地步——“團結奮進 創造輝煌”這樣的企業文化簡直就是貽笑大方,主要原因就是空,過于抽象,沒有實際的內容。其他類似“忠誠 熱情”這樣的概念可以做為內部管理的演繹,但是作為企業文化高度顯然不夠,大眾化和過于抽象的企業文化屬于“飄文化”。之所以是“飄文化”,因為這樣的企業文化高飄在上,一味追求大眾化詞匯的累積,千篇一律,不能把獨特的企業精神客觀展示給大眾——甚至可以說企業根本就沒有獨特的企業文化理念。
齊淵博觀點:企業文化也應該有獨特性,簡單詞匯的疊加不是企業文化,當所有保險公司都在高喊“服務 保險 忠誠”的時候,友邦提出了“財務穩健 信守一生”的說法,由于概念的真實,對現代人的財務觀念和財務信用提出了溫和的奉勸或者叫給予了美麗關懷,所以很快贏得了成功人士的共鳴;同樣所有西裝企業都在講“成功 品位”的時候,莊吉西服提出了“莊重一身 吉祥一生”的文化理念,把莊重作為男人的品牌形象,自然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同,成為服裝行業的一匹黑馬。
誤區二:不負責任——假。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宗旨、理念和企業社會責任感,不是信口開河和無中生有。可以適當演繹,但是不能絕對浮夸。類似“邁步國際”、“顧客就是親生父母”、“海洋胸懷”、“象熱愛地球一樣熱愛企業”……這樣的企業文化究竟是真實還是胡說八道,恐怕老板也說不清楚,這里絕對不是對企業的企業文化表示懷疑,而是這些企業文化往往經不起推敲,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這樣的企業文化往往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被社會所鄙視和遺棄。
齊淵博觀點:近期,全國為海爾服務的策劃、咨詢公司在北京召開了戰略會議,就是針對海爾的“真誠到永遠”是否可以延續使用。雖然海爾的企業文化已經得到了大眾的普遍認同,但是慣以“永遠”的企業文化還是有缺失的,其中以調侃為目的的“永遠有多遠”也切中了海爾的軟肋。且不說“真誠到永遠”是否立即成為歷史,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企業文化要真實、要承諾得當、要負擔的起,否則就是虛假。類似的紅高粱案例,要“挑戰麥當勞”,雖然站在企業公關的角度可以商榷,但是過于浮夸的企業文化畢竟會影響企業的作風,成為企業失敗的伏筆。
誤區三:不倫不類——傻。企業文化要有感染力,要可信,要體現一定的企業水準,絕對不能把企業文化做成四不象,或者影響了企業的外在形象。但是國內的企業就是有不倫不類的企業文化——“迅速實現四個現代化”、“建設新形式下企業集團”、“象大海學習澎湃”、“革命精神爭上游”……這些企業文化一則高度不夠,二則落后于時代,類似在今天還在高喊“實行三包 代辦托運”一樣可笑,還有就是生硬,和現代化市場部和諧,可見企業的思想也肯定落后于市場。
齊淵博觀點:企業文化一定要精練、有力度,這個力度切合于時代,而且一定要生動,有文化氣息。筆者一直喜歡愛立信的“以愛立信”,它既包含了企業品牌,又傳達了一種“愛 信”的態度,這樣的企業文化很容易打動人心,使得企業品牌文化成為很多人的熱愛。
那隨著中國市場逐漸形成中國特色,形成屬于自己的文化體系,企業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企業文化呢?
企業文化一定要可以信任。這個可以信任是基于社會現實和大眾觀點,是一種高度,可以信任的企業文化將很快超越虛無和抽象的企業文化,“以人為本”,成為未來企業文化的標準。
企業文化一定要有“賣點”。按照商業觀點,企業文化也是產品——虛擬產品,是為了贏得顧客的心,所以企業文化一定要有“賣點”,要“獨特”,打造有賣點的企業文化,不僅僅是單純的口號宣傳,這是我們團隊對數千個企業問企業文化進行總結后的思考,雖然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只有這樣,才可以使中國企業更高、更快、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