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標準
“追求卓越”,“沒有任何借口”,“不強調理由”式,誠然,這種超現實狀態的口號到處都不難找到,在一些行業標桿式的企業更是隨處可見,但有沒有想過,企業文化不是一種英雄文化,是員工行為標準起到終極定義的工具。就我看來,企業文化首先是普及化的,能讓大多數人做到的,積極正面的行為準則,它不應該離現實很遠。“沒有任何借口”,很可能是一些世界頂級公司的文化,但另一方面,大多數公司是不是都創造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條件,絕對的核心競爭優勢,使我們的員工沒有什么借口可找呢?顯然不是,更多的國內企業是需要員工去努力去創造這些條件的。
如果企業家不單是把高標準的企業文化作為統治工具使用的話,我想這種做法至少可以產生三方面的危害:一,形式主義風行,企業文化成了花花架子,造假工具,名利場作秀工具。二,成為管理者自我蒙蔽自欺欺人的良藥。三,管理者自己都做不到,是從根本上是否定企業文化。
調低標準,“低標準,嚴要求”,切實讓文化的每個部分都落地。我想,“幫助員工出成績”應該比“沒有任何借口”更容易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也很業績目標相統一,也更有操作意義。別忘了,海爾從低標準的角度來講是從“不在車間里大小便”開始的。
(二) 空洞,難以形成制度化操作
“團結”,“責任重于泰山”,“工作是為了成功”等等。這類口號更是司空見慣,但似乎對員工沒什么感覺。之所以沒感覺,是因為口號是一種不可量化不可衡量的感覺,授予人治的空間比較大。比如成功的標準就有很多種,如果改成“每日 進步一點點”,就很好操作了,設計一套表格,把每周要改進的事項列出來,從中挑選能夠改進和馬上能改進的,讓進步的因素很好地呈現出來,而且能馬上看得到,這樣做,員工才不會因為目標太遠而失去前進的動力。
(三) 沒有資本,就沒有主義
如果把文化比作主義的話,你的資本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不要總是艷羨別人的工廠里的企業文化落實的如何好,殊不知要做到這些是需要多么深的以人為本的基礎:工資獎金按月發,及時獎懲已經深入到骨髓里,言出必行,補貼費用可謂齊全,再看一下貴工廠,工資幾乎每月都拖,加班是正常義務,罰款的名目比憲法還多,任務比泰山還重,員工的地位也就比包身工強一些,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要奢談什么好的企業文化,因為員工會把你所謂的企業文化當成笑資,不當回事,不要以為強調“沒有任何借口”就可以安心去睡大覺了,事實上是借口比以前還多。尊重人,保障員工的最低生活要求是推導好的企業文化的資本。
(四) 帶頭提倡,帶頭破壞
我不提倡從推導企業文化開始,老板就一定要穿正裝,上班不遲到,不坐車等自我約束的行為,之所以不強調,也是因為國情難改,也因為這些無傷大雅,畢竟,老板是企業的帝王,有些特權往往無可厚非。但在道德品質上與企業文化的不一致,就一定會導致文化推行不利。推行“誠實守信”,工資發放卻老是拖延,推行“敢于承擔個人責任”,事實上卻總是能找到替罪羊,正是因為這些道德上的偏差,企業文化才一直“掛空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