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企業決策層、管理層的個人素質和價值觀發揮著支配性的作用。日本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論述企業管理時說:“當員工有1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前面以身作則、發號施令;當員工有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中間,請求他們鼎力相助;當員工有10000人時,我只要站在員工后面,運籌帷幄即可;如果員工達幾萬人時,我必須雙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誠之心來領導他們。”松下幸之助認為企業家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應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創業時期,企業家要事必躬親;發展時期,要善于用人;成熟時期,要通過構建卓越的企業文化,培養員工精神上的工作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創業時期形成共同的目標和理想
創業時期,企業決策層、管理層逐步建立和形成企業的基本價值觀、企業精神、員工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及其責任感、榮譽感等,在企業相關人的意識形態里牢固確立企業的共同價值觀、經營理念、發展規劃、事業領域等。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經營的基礎和核心,是企業相關人對企業存在的意義、經營目的、經營宗旨的價值評價和為之追求的整體化、差異化的群體意識。它規定著全體員工共同一致的方向和行為準則,指導著公司整體的活動和形象,而企業員工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則是企業基本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在企業的基本價值方面形成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企業相關人把企業看成一個和諧共同體,如此,“與企業共興榮”成為企業相關人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企業是我家”也為大家所認同。
發展時期建立公正公平的客觀制度
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一個公平公正的制度體系作支撐。完整的制度體系是構建企業文化的基礎和保障。企業從實際出發,完善各項機制,通過制定和落實各項制度實現企業的有效管理和規范運作,保障企業相關人共享企業發展成果。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內容之一,它對企業相關人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或約束力。在廣義的企業文化中,制度文化既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又是物質文化實現的保證。企業制度在規范員工行為、樹立和傳播企業形象、協調企業相關人之間的關系、保持各方面的利益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文化的形成,不能完全依靠人的主觀意識,而要依靠建立相對公正公平的客觀制度。企業的機制是否公平公正,關系著員工的責權利能否得到有機統一和完美結合。
成熟時期傳播感恩文化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成功創造利潤后反哺社會,比如有財務預算的捐贈、捐助,參與和支持公益事業,持續性地資助“希望工程”和扶持社會弱勢群體等。這個時期也是企業的感恩文化建設時期,是企業文化的傳播時期。企業發展到成熟階段,應通過構建感恩文化,以感恩反哺的形式處理好企業、社會、客戶、合作伙伴、員工之間的關系。這里包括五種感恩互動關系:一是企業和員工對社會的感恩;二是企業和員工對客戶的感恩;三是企業和員工對合作伙伴的感恩;四是企業和員工之間的雙向感恩;五是企業員工之間的相互感恩。這五種關系圍繞企業文化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互為補充、有機統一。企業營造感恩文化的前提是企業本身要有凝聚力,因此企業的決策層和管理層首先應該忠誠,然后引導員工熱愛企業和事業。如此,企業文化才能不斷得到提升,企業整體風貌才會生機勃勃,企業才能做大、做強、做久,做得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