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一些充分競爭領域,民營企業的創始人們,已經走出了單純追求財富的草莽創業階段,而將目光投向未來。做百年企業--這是許多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夢想,也是茅忠群心中的夢想,但要實現這個宏大目標,對心懷這個夢想的人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
一個企業能否延續百年,既有其先天因素,如企業所進入的領域,是否有足夠寬的產業拓展空間;也有著許多后天的決定因素,如企業創新能力的持續、生態環境的建設,等等。
中國式的百年企業如何煉成?照搬西方模式依葫蘆畫瓢,顯然不成,這是茅忠群創建方太十四年,一路走來的切身感受。所以,他一直在思考和探尋。他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引入到方太的企業管理,就是想讓方太健康成長,成為一個中國式的百年企業。
中國傳統文化能指導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嗎?專家們曾討論過這個命題,但沒有得出結論。這樣的結論,其實是討論不出來的,而只能以企業家的實踐來實現或完成。幾年來,茅忠群通過不斷學習和探索,把國學中的精華成分全面導入方太的管理實踐,使方太集團從內到外洋溢著一股和諧向上的生機與活力,也使企業呈現出一種跨越式的發展勢頭。
茅忠群把“國學精粹”應用于企業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企業家的決策意識,已經跳出了“在商言商”的傳統思維,而賦予企業以更多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這在中國企業界是難能可貴的。
“方太現象”的出現,其最大的價值,是豐富和擴展了決策者的管理智慧和經營視野。
生態營造
茅忠群在企業里大力推崇儒家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并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其睿智之處在于,他搞懂了做企業的最高境界,是在做人和樹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企業如同人的肌體,這個肌體不正常,遲早會出事,不論這個企業的規模有多大。這樣的例子我們已經見得太多。雷曼為什么轟然倒塌?豐田為什么因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質量事故,引爆全球性的召回危機?這些曾廣受贊譽的企業突然倒掉或身陷危機,皆因在這些企業里,商業利益已經高于一切。
企業是由人組合而成的,即使是每日 拿著低微薪水的生產線裝配工,他們也是一個個有著自己理想和追求的活生生的人。一個企業家,如果一味忽視這個卑微人群的價值和意義,很難說“富士康魔咒”明天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
茅忠群把“仁義禮智信”的人文內涵引入方太,其價值點或許今天、明天不能在企業的規模擴張、銷售業績和利潤增長上體現出來,但他通過這樣的思想導入,改造和完善了方太的人文環境,使企業擁有了一個更健康的運營肌體和內在凝聚力。這樣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的日子里走得更遠。
茅忠群對方太生態環境的營造,似乎在不經意間,卻可圈可點。其最大的亮點,是充分體現人性化,對員工給予高度信任和關注,尊重并采納他們提出的建議。
在采訪中,記者聽到不少這樣的故事:方太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的廚電研發中心,建設之初向員工廣泛征集意見,讓員工對自己未來的工作環境進行設計;在方太總部辦公樓旁,特意修建了一座可容納600多人的企業報告廳,現已成為開展業余文化活動和表彰優秀員工的場所;北京分公司辦公樓層,是方太出資1000多萬元購買的,分公司總經理嚴劍輝當時覺得價位合適,向茅總提出購買建議,茅忠群沒有實地查看就批準了。這樣的授權和尊重,使員工在企業里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價值,所思所為也為企業處處著想。
企業生態營造,關乎企業百年。茅忠群把經營企業的著眼點,放在方太人文環境的建設上,投入的不僅是時間和精力,還有巨額資金,這對以追求商業利益為最大目標的企業來說,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
為了百年方太,茅忠群踐言力行,誰能說不是一著妙棋?
市場優化
方太快速成長為我國廚電行業老大,一路走得順風順水,得益于茅忠群對這個行業的前瞻性把握--市場細分和優化。這樣的決策智慧,從方太第一代吸油煙機上市,就已露出端倪,并在方太十四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企業的強大競爭優勢。這樣的決策,讓方太進入了一個有著巨大成長空間的“定量市場”,也就是專家們所說的“藍海”.
如今的企業,基本上是在兩個市場形態中生存,一個是“定量市場”,一個是“變量市場”.在“定量市場”中生存的企業,時時都會面臨價格戰的競爭,而這樣競爭的結果,是以價格打掉行業利潤為代價,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令人嘆惜的是,幾乎所有熱衷于價格戰的企業,在獲得所希冀的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快速縮短了這個產業的生命周期,使企業失去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利潤。這樣的例證,在我國彩電行業表現尤為突出。
真正優秀的企業,往往是“變量市場”中的強者,如通用電氣、西門子、三星、微軟、英特爾等。這些企業,都是市場優化的佼佼者,也成為相關產業里競爭對手難以撼動的巨無霸。在“變量市場”中生存的企業,一般來說都具有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以創新技術引爆市場需求,通過創新產品覆蓋市場,并通過原創技術產品獲取高額的利潤回報。
回過頭來再看方太,應該說這個企業已經具備了在“變量市場”中生存的能力和潛質。十四年來,方太每一款新品上市,都會引發一輪行業的產品淘汰和更新,帶動一輪新的消費熱潮,這在習慣于在價格戰中拼殺的國內企業來說,實為難得。
市場優化不但讓方太找到了發展方向,也為方太積聚了競爭實力,方太以“為顧客提供價值”為研發導向,讓自己的產品成為全行業發展的風向標。產品可以模仿,但市場感覺、創新能力、決策智慧是模仿不來的。市場優化戰略,如今已成為方太決勝廚電市場的獨門利器。
記者在本系列報道第一篇文章中曾評價說,在企業初創期,茅忠群是一個“智識”創業者,在方太成為行業小巨人后,茅忠群已悄然轉身,成為一個“智識”決策者。從方太、柏廚、米博三大品牌的并駕齊驅,到方太“嵌入式廚房電器”的全面上市,茅忠群的市場優化戰略,給方太注入了更多發展動力。
消費引導
珍惜消費者消費感受的產品,一定會是好產品,這種感受,不是來自企業的廣告宣傳或營銷推動,而是來自消費者的真實感受。這一點,從方太的品牌傳播策略上,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讓家的感覺更好”,是消費者的心理訴求;誰來實現呢--方太。
這個傳播策略的妙處在于,強化了廣告傳播的柔性,弱化了產品銷售的功利性,實現了最大的傳播心理到達率。一個廣告,帶動幾百萬臺的產品銷量,還讓消費者瞬間記住一個品牌,這樣的傳播策略,在我國廣告傳播史上已經成為經典。
在采訪方太研發副總裁諸永定時,他說:“我們的研發人員在開發新產品時,不是關在辦公室里悶著頭設計,他們首先要深入賣場,要去和消費者交流,從消費者那里獲取設計和創意的靈感。”
這種研發設計機制上的倒推,讓產品設計找到了立足點,也讓新產品在未上市前就“心中有數”,知道產品上市后的營銷推動點在哪里。比如“米博”高端熱水器的推出,就是諸總他們在細分和找到市場消費節點后,針對日益增多的國內高端消費人群而推出的。
方太的“嵌入式廚房電器”,則是從廚房環境學的角度,根據現代人家居生活條件的改善,把一個功能齊備的現代化廚房,通過技術創新和設計集成,完整地呈現給消費者。這樣的集成產品,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采購和使用成本,與環境專家倡導的綠色消費理念,更是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