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變化的速度正快得前所未有,面對如此急速轉變的世界,人們應該怎樣適應。最新一期美國《商業周刊》從企業、經濟、科技、保健及社會等多個層面,列出25項新思維。
中國證券報發表文章稱,美國大企業接二連三曝出丑聞,驚醒了仍在睡夢中的投資者,部分企業如安然和世界通訊等所謂明星企業,原來只是沒有實質內容的虛假數字游戲,這不但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亦導致股市大幅波動,令經濟復蘇的道路變得更加復雜。《商業周刊》因此把關于企業的新思維,列為眾思維之首,向讀者介紹怎樣的企業文化才稱得上理想。該刊指出,經過90年代一些行政人員的胡作非為后,行政人員應重新認識到,誠信和公正才是發展企業的基本要素。
《商業周刊》25項新思維
企業文化
1、誠信第一:安然爆發財務丑聞后,企業管理層必須重新認識到,誠信與公平才是為企業獲得最大盈利的關鍵。
2、誠懇道歉勝過一味否認:管理層被曝丑聞后的反應往往是否認其事,然后靜靜等待事情陸續被淡忘。然而,誠心誠意道歉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經濟
3、作大數字害人害己:踏入資訊年代,在盈利數字上弄虛作假的代價非同小可。企業本身、投資者、金融市場和競爭對手都會淪為受害者。
4、誰是格老的繼任人: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提早退休的可能性不大,他應會做到2004年6月退休。可那一天始終會來臨,誰是合適的繼任人,實在不易想到。
5、保持進取精神:恐慌情緒將令投資者以至企業不敢投資,結果令經濟停滯不前。
6、正視貧富精神:富者愈富的同時,只要窮人能夠豐衣足食,便不構成問題。但當貧富懸殊嚴重時,政府便肯定要透過增加醫療及教育等福利,緩解窮人的困苦。
7、加快創新步伐:在抄襲時代,任何可賺取可觀利潤的點子出現后不久,便會有抄襲者“克隆”,與原創者爭奪利潤。因此,企業必須加快科技突破,以及加快引進新經營模式的步伐。
金融
8、別擔心金融監管機構職權過大:金融監管機構的職責在于保障投資者利益,加強執法可更充分發揮其“懲奸除惡”功能,不能待問題惡化才“亡羊補牢”。
9、資訊貴精不貴多:企業提供資料太多太難,反而令投資者無從認清真相。
10、使用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方便快捷,不易被罪犯利用。事實上,罪犯之所以鐘情現金,原因是現金能逃避監管。
11、重視風險管理:金融市場只會鐘情擅長處理風險的企業,但很多美國企業均忽視這方面的重要性,以致出現安然及世界通信等公司財務不清的問題。
12、提高賬目透明度:美國上市公司市值中,品牌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價值占上一半,因此必須清楚寫在財務報告內。
環球形勢13、簡單才是最美: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全年收入僅1500美元,要打入這個龐大的市場,最好賺錢的東西應是便宜、小巧及簡單使用的產品。目前,可口可樂及摩托羅拉等跨國公司,均已洞察到這是進軍發展中國家的商業秘技。
14、向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學習:過去數十年,全球哪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最快?不是亞洲四小龍,也不是中國,而是非洲南部小國———博茨瓦納。博茨瓦納境內三分之二土地是沙漠,能取得驕人的經濟成就,除了出產鉆石外,還因為該國緊貼自由市場原則———尊重土地權利,不把任何企業國有化,以及嚴禁貪污等。
15、略
科技
16、科技應用無限:由于消費者對科技產品的需求日趨迫切,各種產品由玩具、電子游戲機、軍事訓
練設備以至訓練醫護人員的設備,均用上人工智能、無線通訊等科技技術。
17、不要盲目相信科技產品:科技并非如一般人想像般可靠,大家必須明白科技始終有其限制,不排除會出錯,故此絕不宜盡情擁抱如智能身份證等新科技概念。
工作環境18、關注新移民入侵:富裕社會人口老化,必須依賴年輕的新移民推動生產力,才能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
19、平衡工作與生活:工作原本不應是生活的全部,但科技令人即使身在家中也可處理工作。但長期來說會有損健康而且生產力也會降低。
保健
20、推動經濟靠發展醫藥:經濟學家認為,醫療保健是一項投資,像購買機器及訓練員工一樣。企業增加醫療開支,可令員工增加生產力。
21、多采用“微創傷”手術:療程較短、廉價和有效的減少開刀“微創傷”手術,可減輕病人的痛苦。
22、自學基本醫療知識:如果多吸收醫學知識,將更懂得照料身體,減少不必要的疾病。
社會23、律師為民請命:由于監管不力,導致企業賬目丑聞不絕,在這個情況下,律師應為小投資者抱不平。
24、廣告商爭奪年輕人生意:單是美國便有多達5000萬名13至23歲青年,每年花費1500億美元購物。吸引青少年的廣告在內容和形式上要求很高,這對廣告商而言是頭痛至極的事。
25、學前教育不可少:研究指出,5至6歲才接受教育已經太遲。因此,學前教育對社會有益。資助貧困學生接受學前教育,每投進1元社會便可獲得4元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