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時候企業發展往往需要第三種人的技術或者協作,這該怎么辦呢?如何團結這部分人“為我所用”呢?就好比戰爭年代共產黨員對舊軍的改造:既然殺不得,如何改造呢?從歷史資料顯示,中國共產黨特別擅長改造“有敵我矛盾的舊軍”為我所用,也就是特別擅長做政治思想工作,其中有三個時期特別典型:
一是“井岡山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積極的團結和改造了大量“地方武裝、舊軍隊”。最為人知的是團結和改造井岡山的“山大王”袁文才,實現了三五百人改造五六千人的奇跡。
二是“三大戰役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改造了188萬的舊軍(國民黨部隊),使大多數城市不戰而勝,既壯大了我方實力、又削弱了敵人勢力,而且還加快了解放進程。
三是“新中國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共改造了數百萬國民黨政府留下的“黨、政、軍、憲、特”人員,使他們在舊政權遺留的爛攤子修復重整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客觀上加快了新中國建設的歷程。
不管是對井岡山的土匪,還是對國民黨軍隊、舊政權遺留下來的勢力,數以百萬計倒戈的官兵及成員的歸順都是戰爭史上的奇跡。而他們就屬于前文所描述的第三種類型——有敵我矛盾的群體。那么,對這些人是如何進行改造的?對我們研究在 現代企業管理 中,如何運用 企業文化 去團結、改造“可用、要用、但不合文化分子”到底有何借鑒呢?查閱相關資料,中國共產黨改造舊軍一般分為四個主導步驟:
第一步:算細帳
據查,中國共產黨起初的整訓工作也多是從正面講國民黨反動派“賣國獨裁、發動內戰”等大道理講起的,從算大帳、算總帳開始。結果,不但與起義官兵親身體會的剝削、壓迫距離太遠,還常常與起義官兵長期形成的“正統觀念”相抵觸,總而言之不理解、不接受。
后來才嘗試著倒過來講、從算細帳開始,先從士兵親身感受鄉鎮保長、甲長和惡霸地主的剝削壓迫講起,從士兵所遭受長官的欺壓講起,再講蔣介石統治集團維護階級壓迫制度的本質。
這點對企業文化的推廣有根本性的啟發。推廣企業文化,如果高舉高打、上手直接開講企業發展觀、世界觀、事業觀等大道理則很容易撲空,如果從“不好的工作氛圍將給員工的發展和工作帶來什么不利”,則顯然就是“算細帳”的思路,就更容易激發員工的共鳴和喚醒員工的熱情!
第二步:挖苦根
算細帳,必結合“倒苦水”。所謂倒苦水,就是鼓勵大家把遭受到的壓迫、剝削和不公平都講出來。
一講出來后,就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云南的地主老財剝削人,四川的地主老財剝削人,東北的地主老財也剝削人,為什么?萬惡的剝削制度才是勞動人民的“苦根”!
企業文化的推廣亦應該如此。能否講清楚“一切損害員工工作和發展的事情,其根本皆是企業文化在作怪”這個道理,能否讓員工明白“看起來虛無縹緲的企業文化和個人工作及發展之間的關系”,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