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在企業中的存在有兩種形態:一種叫自發的存在;一種是自覺的存在。企業文化的形態和現象是有企業就有的,只要企業一經誕生,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就會形成經營思想、管理準則、與客戶處理關系時的一些基本原則等等,這些內容就是企業的文化形態。而企業文化的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才產生的。同仁堂340多年發展到現在,不能說同仁堂80年代以后才有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形態和現象的存在是客觀的。不同的企業文化有自發、自覺之分,有優質、劣質之分,就是沒有有無之分。如果你認識不到企業文化有自發存在的一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你就不會自覺地去審計你的企業文化,就不會科學地對現有的文化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從而提煉新的文化。有些企業家,當他說本單位沒有文化的時候,就說明他的文化是一種粗放的、自在的、自發狀態,這是很危險的。
所以我們講,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不管你去不去建設,你的文化都是存在的,而自覺去建設的企業文化,能夠引領企業發展和進步,自發存在的企業文化可能導致企業的離心離德,造成組織上的分崩離析。有的單位注意到對不良文化的自覺改造,說明他感覺到了企業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企業文化的存在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你要建設它,它就向優秀方面發展,它的性質和方向是可控的;你不去建設,它就可能造成企業的自發的、放任的和原始粗放的一種企業文化,它會給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去年以來,廣大企業對這一點認識越來越清晰,并且行動起來,去自覺地建設企業文化,自覺地抵制落后、野蠻和原始的文化。
二、企業文化和制度變革 結合得更加緊密
企業制度變革 、企業體制的變化必須要有文化的及時跟進,文化跟進以后,它能起兩個作用:一個是先進的文化靈魂引導制度變革的方向,保證制度變革性質的科學性。再一方面它能夠保證新制度條件下職工執行制度的自覺性。文化對制度一個是引領,一個是保證,所以在當前條件下文化決定了制度。對制度的作用我們必須說兩句話:一句話是建立現代企業必須有現代企業制度,否則鄉村俱樂部式的管理、粗放的原始型管理,永遠達不到國際現代化的標準,很難和國際接軌;再一句話是制度絕不是惟一的,而且也不能把它絕對化,那樣會使我們走向極端。我想制度對現代企業的建設確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什么有些制度不科學,而我們卻遲遲變革 不到位呢?變革 了以后為什么我們的制度執行不到位呢?原因在于文化沒有到位。制度與文化相結合,文化起著引領作用,文化是制度變革 的前提和基礎。
決定一個人基本行為、文化素養的根本不是制度,制度永遠是個“不完全和約”,它不可能全覆蓋解決管理中的問題。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觀點。比如現在從宏觀上看,企業重組、制度變革 ,文化要跟進。改變制度的時候你不注重改變文化和文化的跟進,那么制度的改變可能給企業造成欲速則不達的負面效果。從微觀世界來看,制度的制定、制度的執行,文化都是決定的因素。日本松下的一個副總裁講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美國的管理注重的是制度邏輯,日本的管理注重情感邏輯。美國的管理注重制度語言,日本的管理注重制度的實質,所以日本的管理制度彈性更科學。我的觀點是文化對制度在現實生活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一點目前大家已經取得了一些共識,起碼制度的變革和企業的文化建設緊密結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