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的員工都喜歡企業,是一件很難的事。上次我在國內某網站看到一個調查,被調查的8萬多人中有78%的人都說不喜歡自己的企業,更有87%的被調查者說想離開自己的公司。根結所在還是企業的管理,就是企業文化。
我在中國十年的管理經驗告訴我,在中國做管理需要讓員工感受到做領導的關愛,最好是讓他們有點“感動”。一旦員工被你“感動”了,那時表現出的對企業的熱愛才是真正的“文化”。
感動員工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我當時就給人事部門定了一條規定:所有加入微軟中國的員工都要經過我的面試。剛開始的時候,有些中層覺得不理解,甚至懷疑我對他們不夠信任。其實我的目的就是在員工還沒進入微軟的時候就“感動”他們一下,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以人為本”,感受到公司對員工的重視——公司的總裁面試每一個員工,即使是最基層的員工。很多從其他公司來的員工十分感慨,說在前一家公司里工作多年,和公司老總沒有任何對話機會,而來微軟的面試都是總裁親自做,感覺自己一下子被重視了,這就叫感動。
有一天晚上,我在公司樓里的電梯里遇見了工程師David.他正好帶著“有可能的‘女朋友’巡視”完公司。我就主動地說:“David,最近你們工行的客戶項目做得怎樣了……”第二天早上,我的郵箱里收到了David的郵件,說我讓他在他的女朋友面前很有面子,因為連總裁都知道他的名字還知道他在做什么,覺得他在公司里很重要,也一定會有前途。他說他女朋友對他的好感迅速增加了幾十分,說以后一定要繼續努力,不辜負期望……David真的感動了。
其實我能記住公司的一千多位員工的名字,這樣的方式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因為我每日 都和員工接觸。每日 早上我給大樓“不聽話”的電梯都派一個“電梯阿姨”對電梯做合理的控制;我讓公司阿姨幫助員工代繳水電費;在工作日,公司負責去機場和車站迎接每一個員工的家屬;中秋給員工的親友寄送月餅……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是小事,但是每件事都會讓員工感動。
在微軟公司通過第三方咨詢公司對全球員工進行的員工滿意度調查時,我領導的無論是微軟全球技術中心還是微軟中國公司,都成為微軟全球員工滿意度第一的分公司。由此我成為微軟公司歷史上唯一一位兩次獲得“比爾-蓋茨總裁杰出獎”的員工。
隨機讀管理故事:《兩棵樹,你砍哪一顆?》
老教授問:“如果你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另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
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一想,紅松比較珍貴,就說:“當然砍紅松了,楊樹又不值錢!”
老教授帶著不變的微笑看著我們,問:“那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覺得有些疑惑,就說:“如果這樣的話,還是砍楊樹。紅松彎彎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閃爍著,我們猜想他又要加條件了,果然,他說:“楊樹雖然筆直,可由于年頭太久,中間大多空了,這時,你們會砍哪一棵?”
雖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們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出發,說:“那還是砍紅松,楊樹中間空了,更沒有用!”
老教授緊接著問:“可是紅松雖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索性也不去考慮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結論,就說:“那就砍楊樹。同樣沒啥大用,當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問:“可是楊樹之上有個鳥巢,幾只幼鳥正躲在巢中,你會砍哪一棵?”
終于,有人問:“教授,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測試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說:“你們怎么就沒人問問自己,到底為什么砍樹呢?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于你們最初的動機。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提著斧頭上山砍樹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標,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條件和現象迷惑。你的目標明確了嗎?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