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家族企業的軀體內,存在著一種天生的“死亡與破產基因”,這種基因潛藏在企業肌膚內,“死亡與破產基因”的內部潛藏著一種文化的缺失。從創辦企業的第一天開始,家族企業家自身的文化形態、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精神境界就已經注定了企業的失敗,之后家族企業的發展不過是將這一切延續罷了。
中國傳統文化要求“禮冶”,認為只要教化人們安于自己的社會角色,就可天下大治。古時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父親偷羊,兒子到官府告發,孔子知道之后大罵兒子不仁不義,孔子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即兒子犯了法,父親要為兒子隱瞞,父親犯了法,兒子要為父親隱瞞。這與現代國家的法律原則完全背道而馳。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與人的彼此關系,認為五倫(君臣、父子、夫妻、長幼、朋友)是人最基本的價值觀念,人的一切行為必須圍繞著五倫而動。
任何一門學術,特別是管理學,不出國門就已經是國際的了。在此種狀況之下,家族企業所謂“以我為主,自成一家”,已經是落伍的思想。因為,可以說,隱藏在“地方特色”背后的“中國中心論”,是中國傳統文化最能蠱惑人心的思想。它甚至會以理性的名義,將民族主義包裝起來,從而使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家族企業管理走入歧途。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認為,全球化背景下,實際上家族企業已經無法區分國內與國際。所謂國際或跨國,已經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