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企業文化患有幼稚病呢?是不是筆者在搞聳人聽聞的由頭來嘩眾取寵呢?絕對不是這樣,這是筆者出于一名企業文化建設者的良知而發出的最真誠的聲音。筆者在近三年來的從業經歷中,深刻地體會著企業文化建設的艱辛,而且也品嘗到了不成功的企業文化所帶來的苦澀,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調研,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深思熟慮后做出的結果。下面筆者結合幾個實際的案例,與大家討論一下企業文化“幼稚病”,也許讀者會從中領悟出這樣的道理。這幾個案例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企業文化的“脆弱”性,但是,在這里筆者鄭重地聲明,我的觀念存在一些偏差和不完善的地方,歡迎大家交流和討論,我想只有在反復的論證與實踐中,才能真正建立起屬于中國的企業文化,這將是筆者下一步努力探索、研究的方向,我真誠希望通過所有企業家和企業文化人地交流、溝通,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的特色的企業文化之路。
企業文化的脆弱性體現在企業家對企業文化認識的弱智上,正是這樣弱智的認識,導致愚蠢的舉動,使企業走向了衰落,筆者對此深感痛心。
在1996年,在遼寧有一家這樣的公司,僅僅200人小公司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吞并了擁有上萬人的五家大公司,創造了讓世人為之驚詫的“蛇吞象”奇跡。在總結企業取得這樣輝煌的成績時,該公司的領導曾經這樣自豪地說:“正是某某公司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塑造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所產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才使得公司能夠誕生出這樣的奇跡”。其實這家號稱擁有企業文化的企業,只是扒了企業文化的一層皮,口號式的文化看起來、聽起來很美麗、很動聽,但是卻沒有多少實用性,這樣的企業文化隱藏著嚴重的后患。
不到短短五年,這家正在蓬勃向上發展的企業卻步履蹣跚,面臨著生死存亡危機。為什么企業會出現這樣被動的結局呢?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結局呢?其實分析這家企業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這家企業的病根歸根結底就是企業文化。
這家企業是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脫胎于大型國有企業的單位,雖然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但是在一開始建立的企業文化,就是脆弱的企業文化,具體體現在是企業文化大而空。而且在這樣的政績文化基礎上,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一批虛有其表的中層領導粉墨登場,憑著溜須拍馬的工夫,盡力滿足著領導好大喜功的思想意識,就是為了神化領導意識,夸大領導作用。
就在這樣的環境催化下,一個年輕的企業失去了活力,失去了青春的激情,變得垂垂老矣,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南宋詩人的一首這樣的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京”。于是這樣的境況弱化領導的危機意識,在歌舞升平的氣氛中,企業的領導層構想著脫離實際的“世外桃源”美麗宏圖。一個讓企業無法消化的大項目啟動了,而且是帶著嚴重的政績工程色彩,在當時喧囂狂熱的房地產熱催動下,沒有經過科學論證,就這樣匆忙地上馬了。在這座不到150萬人口的中小型城市,一座十多萬平方米的大型豪華社區開始轟轟烈烈,從開始立項到建成,整整用了四年時間,期間由于資金不到位,一直是建建停停,而且新建成的社區還存在遺留著嚴重的后患。
當初開盤時候,房價每平方米3000——50000元,到了最后降價到每平方米1500元以下,仍然無人問津。當初這家企業設想打造這座城市最名貴、最高檔、最豪華的社區卻成為存在嚴重的問題的樓盤代表,而且在當時最讓這家企業驕傲的第一批“國家康居示范工程”卻成為了在大型建設會議上最失敗的事例被點名批評,到了現在,這座樓盤和這家企業基本在傳媒和大眾面前銷聲匿跡了。這家企業由于背上了這個沉重的包袱,從剛剛開始起步時候的意氣風發,到現在灰頭土臉,就這樣從煊赫一時的“明星”企業變成“流星”企業,這樣的代價難道是令人深省嗎?當我們從根上去發現問題,就會懂得其實發生這樣的結局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這個企業沒有真正的企業文化,企業的領導已經沒有了肩負當初的愿景和使命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員工也沒有人理解價值觀了。最終在這家企業,領導倡導“敲鐘”文化,就是提倡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得過且過地混日子。于是,沒有人敢為了企業未來站出來說真話,大家都抱著撈一把是一把的態度,吃空了這個即將瘦死的駱駝。在此衰落的過程中,企業的一些具有良知的優秀員工說了真話,得罪一大批人,最終結果是卷著鋪蓋卷只有走人。因此在短短幾年,企業招聘來的大批的優秀人才來了又走,走了再去招聘,來了的人又走了。企業失去這些能夠挽救企業于水火之中的真正人才,走向最后的倒閉是不可避免的!
而與之相反的例子,卻讓人看到了光明的一面。萬科集團的創業人王石在北海項目上曾經有過同樣的沖動,面對這個上百億的項目,幾十萬平的開發面積,工程之浩大相當再造一個北海。如果在當時王石憑著一時沖動,選擇做這個項目的話,那么今天的萬科也許就成為我們緬懷的對象。為什么王石毅然地選擇了退出北海呢?這是因為王石在聽取了專家的分析之后,才感覺到這個項目的巨大風險和背后蘊藏著危機,如果做這個項目,先期投資將達到100多億元,建成后的樓盤又銷售給誰呢?經歷了這瓢涼水之后的王石理智地選擇了退出。其實王石的舉動不正是萬科文化所形成的理念,被萬科的管理者忠實地執行,“超過30%利潤的項目不做”這樣簡單的話語在萬科說出來,雖然說起來很容易,但是真正在利欲面前保持清醒的人太少了。中國的企業為什么流星企業特別的多呢?那就是因為我們的企業真正缺少深厚的思想內涵,缺少一種企業的靈魂和思想,在利欲的抉擇面前我們的企業家過于幼稚了,太容易沖動了,所以一招不甚釀成的苦果,只有我們自己的去品位這樣的苦澀,但是有多少后來者能夠引以為鑒!回顧中國企業的發展歷程,中國的企業也是經歷著這樣的歷程,一批暴力的行業大家拼得頭破血流也要上,結果是不出幾年,就得重新洗牌,一大批企業成為被淘汰的對象,所以我們的企業為什么這么短命。
企業文化的幼稚病集中體現在“說”和“做”的嚴重脫節上,這樣兩層皮的文化,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筆者對此有著刻骨銘心的經歷。
近期,筆者為一家公司做企業文化設計,這是一家大型的私有企業,當時這家企業前景光明,很具有發展的潛力。筆者很欣慰能夠有這樣的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盡心盡力去挖掘和塑造該企業的企業文化。但是在一段時間以后,筆者就發現這家企業存在一種嚴重脫節的現象,有時候當一些制度制定出來以后,但是到了實施的時候,卻走了樣子,沒有嚴格而科學的考核做跟蹤,于是辛苦建立起來的企業文化就成為一道畫上的風景。只有人去欣賞,而沒有人去真正置身其中,領略企業文化的魅力。
當8月份,企業發生一場嚴重的人為事故,企業的經營急轉直下,一瀉千里。
這時企業領導不得已采取裁員、調整戰略等措施,于是企業文化自然被擺在了第一個被裁掉的位置。其實企業的領導沒有認識到這樣的問題,當時筆者下這家出了問題的企業調研的時候,這家下屬的公司領導是臺灣人,他不屑一故地對筆者說他是臺灣人,他領導的企業應該具有臺灣文化。而這個子公司的企業文化領導人竟然提出了在集團的基礎上,再建立起自己的企業文化,而這樣的文化與集團的企業文化根本就沒有多大關系。正是這樣的山頭主義嚴重制約了企業按照正常規律發展,在這樣的小團體帶領下,這個企業偏離的航道,結果造成了觸礁事件,最終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而當集團領導把這個企業的全體領導班子解聘時候,也不知道此刻他想到是什么?而在當時事故還沒有發生之前,筆者認真分析了企業的實際狀況,以及發生這場事故的原因,曾經向集團領導提出這樣的建議,必須在全集團進行一場整風運動,徹底建立起真正的“大集團”企業文化,而不是“小企業”文化。但是,企業的領導人認為經營效益放在首位,企業文化只是配合經營,而且企業文化必須為經營帶來效益,結果發生了這樣的結局,企業領導人只想著去補這個“牢”,其實他還沒有認識到企業的內部披著羊皮的狼才是最大的隱患,如果不徹底肅清隱藏在企業的“狼”,那么企業遲早會被這樣的狼吃掉。
為此,筆者感到深深地惆悵和悲哀。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整風運動,雖然這樣的運動曾經造成了冤案。但是正是整風運動的進行,才肅清了革命隊伍中不堅定的異己分子,實現了革命隊伍的純潔化,并且使所有黨員干部堅信共產主義思想,為實現革命最終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毛澤東主席力薦所有共產黨員讀《甲申三百祭》一書,其中真正用意就是讓所有共產黨人明白,作為革命失敗代表的李自成不正是犯了思想上錯誤!在革命即將成功的時候,農民革命軍最初的理想可以說已經實現了,但是失去了奮斗目標的農民軍的思想工作卻嚴重滯后,各個人都想著擁有豪宅、良田、美女,而沒有想到如何穩固天下局面。最終,一盤散沙的農民軍被吳三桂引狼入室,遠在冰天雪地的努而哈赤的后裔不費吹灰之力擊敗了農民軍,釀成了一出歷史上的悲劇。
由此可見,從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脆弱的文化導致了這場潛在悲劇的發生。但是我們就不能因此斷定企業文化就是脆弱的,只有建立起真正的企業文化,使企業的廣大員工真正認同企業文化,理解企業的歷史使命,理解企業的愿景,確立真正的企業價值觀,并使得所有員工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而共同努力,那么我相信這樣的文化足以支撐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也能夠避開企業在前進征途上的重重困難,也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基業長青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