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引入“企業文化”是在七十年代末,但目前有許多人對于企業文化的認識卻依然比較模糊。隨著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以及操作性已經普遍獲得中國企業的認同,并且逐步在實踐中開展不同程度的嘗試。
《辭源》對文化的解釋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積累的意思,所以企業文化是無法一蹴而就的。企業文化是象征的、整體的、惟一的、穩定的、難于改變的。另外企業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無形的部分,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企業里把事情如何做好。企業文化不僅是一種意識,而且是一種統一的意識,是一種能夠區別其他企業而特有的標志性的統一的意識,只有這樣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同時,企業文化不僅是一種統一的標志性的意識,而且他還必須具備維持這種意識統一方向的能力,只有這樣的文化才是完備的企業文化。
提到企業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大家知道,當一個企業剛開始,只有幾個人的時候,實際上靠的更多的不是管理,也不是文化,而是老板的個人魅力和員工的個人能力;當企業發展到幾十人,上百人的時候,單憑老板的個人魅力已經越來越感到吃力了,這個時候,企業制度管理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但到了幾百人,上千人,甚至更大規模的時候,老板的個人魅力、制度管理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這時,企業文化的作用就能充分的展示出來了。所以,有一句話:“小企業看老板,中企業看制度,大企業看文化”,是有道理的。
隨著中國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深度及廣度的不斷強化,中國企業在企業文化的內涵、深度和廣度需要不斷加強和提升,以適應新的市場發展需要,中國企業文化要提倡建立基于能力的企業文化,淡化“沒有功勞也有苦功”的觀念,在此基礎上培育結果導向的績效文化。同時要建立等級差別的薪酬福利體系,打破平均主義,除去吃大鍋飯的思想。要改變人才觀的“德才兼備”觀念,加強對“才”的認識,在不違背公司精神和社會倫理的前提下,大膽啟用新人,放棄絕對“忠誠”的人才觀。
企業文化變革并不是喊口號、做樣子、發冊子,要有行動上的落實。在企業組織體系的框架內,將愿景和價值觀、戰略目標關聯起來,在關聯的過程中不斷檢驗、執行。所以,核心理念的價值觀有一個核心體系和應用體系。有了這個體系以后,要檢查所有的規章制度、流程,是不是聚焦于核心理念。愿景有可分解性,核心價值觀卻是不可以拆分的。企業從組織結構、招聘,到評估、文化的繼承性,最終要轉化到每一天的決策和行為上。所以,變革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和最大障礙,均來自于管理者自身。
變革,第一要變的就是管理者。管理者作為表率,要在三個方面身體力行:
第一,管理者要引領變革,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這場變化,并且帶領員工加入變革;
第二,要為經營業績變革。管理者對公司承諾的要通過考核系統考察,承諾的經營目標必須兌現;
第三,要為超越自己變革。最關鍵的一點,是要不斷地否定自己和超越自己,這是對管理者的要求。
當寄希望于靠企業文化來“治”企業時,要么它實際是一種管理制度,要么企業文化被化成制度;這時它將變成僵化的東西,失去了文化本身的活性和生命力。就像一個在森林中的人,本應該靠獵狗尋找道路,靠砍刀開辟出道路;但非要掄著狗來開辟道路的時候,離死也差不多了。
蘇葛,品牌策劃與推廣專家,實力派營銷新銳,在中國教育總網、求學與擇業、教育學習 論壇、營銷策劃網等網站、報刊發表各類營銷文章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