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危機時刻,真正救命的是穩定的財務政策、企業文化和員工隊伍。
民營企業如何基業長青
授課 人:卞華舵,中科招商集團執行副總裁
根據我對中國民營企業的研究和觀察,我認為當今中國民營企業要想做到基業常青,有五種文化要素必須加以發揚:
首先是要強調信、義。信就是誠信,義就是進步的價值觀。中國有句古話,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這說明,要做到誠信并不容易,尤其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誠信更加重要。義是企業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理想和價值觀,這點非常關鍵。只有偉大的理想,才能凝聚團隊和人才,如果僅僅是為了利益,那么這個團隊必將是一群烏合之眾。今天我們談論長征精神,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他們依然能夠生存下來,靠的就是一種精神的力量。
其次,我認為今天的中國民營企業特別要堅持追求卓越的文化。卓越就是創優,好了還要再好,永不滿足,做到精益求精;第三是強調制度至上的文化。過去在民營企業經常探討人和制度哪個重要,很多人都說老板最重要,但是企業要做到基業常青,我認為制度更加重要。
第四是加強規范的文化。過去中國一直處在轉型期當中,有很多動態的不確定因素,所以很多企業家已經習慣于向規范挑戰。但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我們應該崇尚遵守規則,按照游戲規則出牌,這樣更容易獲得尊重,不能在規則的邊緣獲取利益。
第五是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企業單靠創新還不行,如果一味地創新,這家企業就永遠處在不穩定的狀態。當然,一味地繼承也有問題,文化形成以后有剛性。
新聯想的共贏文化
授課 人:王凱,聯想集團企業溝通總監
聯想并購IBMPC之后,大家都很想知道,現在的聯想到底發展成什么樣子了。從2007年第一季度開始,聯想在全球所有地區實現了整體盈利,前兩年,除了中國地區以外,美洲區、歐洲、中東及亞太都是虧損的。
在并購之初,我們面臨很多的風險,比如人員流失、客戶流失,而最重大的風險就是文化融合問題。那么,聯想到底在并購之后的兩年多來,如何打造我們的“贏”文化,都做了些什么呢?
在并購之后,聯想團隊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團隊。CEO來自美國,還有法國、越南和香港的同事,大家需要共同遵從同一種文化和價值觀。為此我們在全球做了一個調查,了解各個團隊和員工對文化的了解,對將來價值觀的期待,希望未來的文化是怎樣的。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找到了一些優勢和弱勢所在,優勢包括相信未來,愿意承諾,為公司歷史感到自豪等等;弱勢是信任方面,中國團隊和國際團隊缺乏信任、責任歸屬感、戰略清晰程度、執行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最后我們根據調查的結果,推出現在聯想全球的新的文化價值觀。新的文化價值觀由三部分構成,總結來說,就是成就客戶,致力于客戶的滿意與成功;創業創新,追求對客戶和公司都至關重要的創新,同時快速的實現;多元共贏,這是我們一個特殊的價值觀,就是在國際化團隊中,倡導互相理解,多元共贏。
中小企業怎么行動
授課 人:畢波,創維集團人力資源總監
大家都知道,因為創始人的問題,創維曾經經歷過一場大的危機,那么創維為什么能夠挺過來,而且業績還保持得很好呢?后來我們發現,真正救命的有幾條——穩定的財務政策、企業文化和員工隊伍。
過去17年中,創維基本沒有向銀行貸過款,很多人認為我們財務策略太保守,但出現危機后,這也使得我們的資金情況比較穩定,供應商和銀行沒有來找麻煩,這是救命的重要原因。其次就是企業文化的作用,在這種巨大的打擊面前,很多企業本能地會向后退一步,但是創維團隊卻本能地向前邁,因為信心沒有垮掉。這與企業創立之初建立的企業文化有直接關系。
創維的企業文化有自己獨特的體系。我們讓文化落地的步驟是:定位組織使命、塑造共同價值觀、創建目標共享愿景、制定共同工作計劃、以身作則領導行動、回顧并持續改進。
創維的企業文化是這么來構建、行動、實施的。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他們的企業文化應該怎么構建呢?我的建議是:業務是根基,一定要把公司運作到比較好的狀態,并且使員工能夠看到相對容易實現的目標,這時候談文化是比較合適的時機。
企業文化是推動員工創造產生動力的。當根基打好之后,就要趁早著手建立企業文化,因為這一課早晚是要補的,后來再補代價一定是最高的。構建企業文化需要一步一步積累,急不得。要找到正確的起點,從上至下推動,這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