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和一些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談到企業文化的話題時,竟有90%左右的企業管理者對企業文化只知其有,卻不知其用。他們把企業文化看成是“虛”的東西,認為,那只是一些口號,中聽不中用。筆者也發現,在這些企業中,企業文化也就成了真正的擺設。
企業文化究竟是“虛”的擺設,還是“實”的東西?的確,文化要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經歷長年累月的沉積與重塑。從這一層面來說,它的確有點“虛”,但這一“虛”中卻有著不可抹煞的“實”,即每時每刻都在激勵和校正著企業發展的目標。一個企業文化模式,它的終點是要讓員工形成符合企業要求的行為準則和心智模式,這一模式形成后,對企業的發展將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通俗地說,在平時,企業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就好比企業里唯一的閑人,生產部在忙生產、市場部在忙市場、財務部在忙財務等等,而只有企業文化在搞些什么內部通訊呀,員工行為規范呀,什么學習 呀,質量方針呀,還有什么經營理念呀等等。從表面看,好像是沒什么多大的作用,覺得花錢買胡哨。但當我們剝開企業文化的外衣后,你就會發現,在這些形式和口號的背后,卻是企業所需求的行為準則和心智模式的積淀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