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指出,企業資源有軟硬之分,企業實力也有軟硬之分。從資源到實力,這是一個企業能力發揮和發展的過程。從軟實力到硬實力,又從硬實力到軟實力,這是軟實力與硬實力之間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螺旋漸進過程。所謂“硬到極處是為軟,軟到極處是為硬”,說明企業實力的兩方面不僅可以轉化促進,而且這種轉化促進是以兩方面協調匹配為前提的。
英特爾公司的核心處理器技術在業界長期處于領先水平,這種持續頂尖的硬實力代表了該企業的軟實力,其影響力來自于英特爾在市場和業界長期積累下來的形成的硬技術權威,因而它能整合協調全球資源,做全球化公司。而英特爾公司能夠持續保持技術領先水平,在于他長期堅持創新所積累的軟實力已內化為企業的核心生存力,形成了特有的“創新永動機”個性,使其硬件技術幾乎做到極致的水平,無人匹敵,于是,英特爾在“創新永動機”的推動下,又開始向個性化軟件技術發展。這無不證明了“硬到極處是為軟,軟到極處是為硬”的轉化道理。
當然,像英特爾、微軟這樣能做到軟實力與硬實力旗鼓相當的企業,在全球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畢竟絕大多數企業還奔波在環境生存與基本生存之間,更多的是在做大做強硬實力,但因為缺乏軟實力經營的智慧,硬實力的發展往往力不從心,舉步維艱。企業生存管理專家、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創立者鄧正紅先生認為,企業軟實力與硬實力如果不相匹配,相互之間不但難以促進轉化,企業的發展就會失去平衡,生存能力就變得十分脆弱,抗風險能力大大降低。企業軟實力與硬實力正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二者不可偏廢,缺一不可。就現在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存在軟實力缺失或脆弱的癥狀,如果能引入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并將企業價值理念融入其中,不但能大大改善內部組織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而且企業軟實力也會在先進的硬實力基礎得到強化和提升。
鄧正紅認為,在激烈競爭和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在于提升企業的環境應變力和快速整合資源的能力。這也是鄧正紅企業軟實力“金字塔”理論所強調的,在環境生存和基本生存階段,企業至少要具備的低層次軟實力。而環境應變和快速整合的焦點,就是企業必須充分掌握市場信息動態,這就與企業信息化建設息息相關。企業不僅需要合理規劃和運用自身各項資源,還需將經營環境的各方面,如客戶、供應商、分銷商和分支機構等的經營資源通過網絡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供應鏈,并準備及時地反映各方的動態信息,監控經營成本和資金流向,提高企業對市場反應的靈活性和財務效率。這就要求企業做到快速反饋全球市場的信息,在降低各類經營成本和縮短產品進入市場的周期間尋求平衡,提高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外部組織財務管理水平,提供更豐富的戰略性資源信息、更強的經營分析和決策支持能力等。
電子商務化、管理信息化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將推動企業經營走向電子商務,使電子商務成為網絡時代的商業方式和企業生存方式。以網絡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改變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企業商務電子化后,信息交流十分便捷,部門之間及其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溝通成本大為降低,企業管理的許多中間層次不再重要;經濟活動量大大增加,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不利于企業的快速反應,取而代之的將是扁平化、分布式的網絡結構。
今天,Internet使世界變小,使企業變大,使信息成為生產力的主體,使企業自身價值與世界的進步融為一體。Internet將人類社會推向數字化時代,企業的業務領域、交易方式都將受到巨大的沖擊和改良。新時代需要企業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實行實時的資源配置評價和管理、實時的資本運行評價和管理、實時的人力資源評價與管理、實時的產供銷客戶服務管理等等。企業激烈競爭的核心實質上已變成企業信息化進程好與壞、快與慢的競爭。而舊經濟時代的商業規則和科層制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甚至成為未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桎梏。
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強調,商業模式創新始終是企業軟實力建設的著力點。在知識經濟時代,對人和信息的管理應該建立一個新的模式。在工業時代,是垂直整合;信息時代,是分工整合;知識經濟時代,是超分工整合。在組織模式方面,工業時代是量產,完全按照領導行政指令做事。到了信息時代,是扁平化的組織管理模式,是有授權的模式。
以近幾十年工業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為例,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MRP模式開始,經歷了CIMS、MRPⅡ,直至ERP。每一種管理模式都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為企業降低成本、縮短營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其核心理念是以供應鏈為中心實現對企業全部資源的有效配置,在MRPⅡ的基礎上,實現管理功能向內外延伸,向內主張以精益生產方向改造企業管理系統,向外增加戰略決策功能和供需鏈管理功能。ERP系統使企業原來內部分散、孤立的“內部信息化孤島”通過Internet和Intranet連到一起,實現企業由相對封閉走向開放,信息處理由傳統的事后走向適時處理。
鄧正紅表示,當前社會從過去的以生產為導向的時代轉變為以客戶為導向的時代,企業的競爭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適應以客戶、競爭和變化為特征的時代背景,以企業信息生態圈為基礎的數字化管理模式,會幫助企業實施基于電子商務的業務流程重組。基于新模式的業務流程重組,可以做到業務處理流程的識別與描述,并診斷、調整和優化關鍵業務的運作程序,重新設計關聯業務流程,提高營運效果和效率,設置有效的組織機構,使之更好地實現策略目標——數字化管理。
網絡營銷最大的特點在于以消費者為主導。消費者將擁有比過去更大的選擇自由,他們可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需求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滿足品,不受地域限制。通過進入感興趣的的企業網址或虛擬商店,消費者可獲取產品的更多的相關信息,使購物更顯個性。這種個性消費的發展將促使企業重新考慮其營銷戰略以消費者的個性需求作為提供產品及服務的出發點。但是,要真正實現個性營銷還必須解決龐大的促銷費用問題。網絡營銷的出現則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途徑。企業的各種銷售信息在網絡上將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可以以極底的成本發送并能隨時根據需要進行修改,龐大的促銷費用因而得以節省。企業也可以根據消費者反饋的信息和要求通過自動服務系統提供特別服務。網絡營銷具有極強的互動性是實現全程營銷的理想工具。
傳統的傳統的營銷管理強調4P(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組合,現代營銷管理則追求4C(顧客、成本、方便和溝通),然而無論那一種觀念都必須基于這樣一個前提:企業必須實行全程營銷,即必須由產品的設計階段開始就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和意愿。遺憾的是,在實際操作中這一點往往難以做到。原因在于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缺乏合適的溝通渠道或溝通成本太高。而在網絡環境下,即使是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電子布告欄、線上討論廣場和電子郵件等方式,以極底成本在營銷的全過程中對消費者進行即時的信息搜索,消費者則有機會對產品從設計到定價(對采用理解價值定價法的企業尤為重要)和服務等一系列問題發表意見。
因此,網絡營銷企業可以更有效的滿足顧客的各種個性化需求。 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指出,企業核心生存力的形成,是一個系統的組織過程,它涉及技術、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以企業軟實力為指導,諸多資源為基礎的一種資源整合能力。這種整合一方面是企業機制與市場機制的整合,另一方面是產品功能與用戶需求的整合。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正在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生產模式和營銷模式。對經營活動實施專業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管理,可達到降低流通費用,提高規模效益,增強生存能力的目的。總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盡快形成企業核心生存力已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企業只有朝著培育自己核心生存力的方向努力,并在此基礎上獲得長期的生存優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