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企業文化是公司的精神文明體現;企業文化是公司的前進驅動所在;企業文化是公司的大局意識持續;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肢體表現、是綜合國力的內涵體現;文化力也是超前生產力!反觀落后的企業多么愚蠢:他們靠降低員工的薪水節支;他們靠壓制員工的成長維權;他們靠裁減員工的數量立威。Boss在夾縫中懷疑一切,而忘記了一種力量:文化的作用!
懷揣不安的心,端起顫抖的手,擺弄中國象棋不滿二十年的我慕名寫下《象棋管理文化》!不知道這算不算褻瀆中國象棋文化的圣靈!知之不過滄海一粟,管中窺豹、揮斥之余,貽笑大方,也算歷經小道滄桑,在沉默,沉靜,沉寂的數年之后,寫下這樣的象棋文化篇章:
一、中國象棋之入座誤區
下棋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分析怎么贏對手,而是選擇該不該下這盤棋。有時你坐在棋盤前,就已經犯了錯,因為你不應下這盤棋!當今國際競爭中,對手的游戲規則背后可能潛存著一個必然:你怎么玩,都是輸家!作為多年的咨詢工作,不敢大言不慚,可是責任讓我舉手示意:中國的學術專家們、公司的企業老板們,您們是否在未想好坐在這個棋盤之前,就已經開始這盤象棋了呢?
我們沒有必要顛覆西方的價值體系和文化準則。留一點兒思考足矣!那天看到一個端著金缽的乞丐向人行事:“老爺,賞我點飯吧!”那位大款佯作紳士,“老人家,您把缽盂給我,我給你盛排骨面去!”……
文化沒了,資源盡了,環境毀了,金缽丟了,就算吃上那頓排骨面,又有何用?這盤棋就不該下啊!放眼世界,國際貿易規則對中國市場體制的跨越式、高壓度發展需求與中國企業發展的承載能力的有限而產生的沖突以初見端倪。這也是短期內中國經濟發展的矛盾。它是一個文化窠臼的圈套,幸好我們有權嵌入文化發展的軌道與方向!
二、中國象棋之周期定式
①開局階段,貴在爭先;企業運轉初期思考的主要問題是“能否存在”,行使主導地位的是個人領導職能化分析。企業最大有效行為:先聲奪主;
②中局階段,貴在爭勢;企業運轉中期思考的主要問題是“怎樣存在”,行使主導地位的是職能分工組織化分析。企業最大有效行為:勢在必得;
③殘棋階段,貴在求變;企業運轉旺期思考的主要問題是“為什么存在”,行使主導地位的是組織功能產業化分析。企業最大有效行為:富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三個階段有四個周期點,我們稱它為四大變革模式,即:領導危機(創業初期的個人權術斗爭)、組織危機(發展時期的幫派權益斗爭)、決策危機(壯大時期的集團權宜斗爭)、官僚危機(衰落時期貌似有理的權衡斗爭)!
三中國象棋之和諧原理
中國象棋對戰中,最講究團隊協作意識,各個子力相輔相成,才能使它們攻防效能最大化。我們稱它為“能動集體主義”吧。這也符合唯物辯證法的原理!粗細結合、攻防結合、進退結合、取舍結合、舒緊結合,形成和諧發展觀!比如進攻時就一定存在防守漏洞;而過于謹慎防守又會錯過進攻的大好時機!攻不忘其所守,守不忘其所攻,動靜以時,輕重勿失。棋雖曲藝,理頗精微,必專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超。
企業決策可以在和諧彈性中去尋找柔韌度!有些老板埋怨,現在市場競爭太激烈,我的公司潛能已經挖掘殆盡!惟利是圖的他們沒有意識到中國市場的最大優勢不是廉價勞力、銷量產能,而是文化氛圍(象棋的存在)!我們應當為在中國辦企業感到幸運,因為中華文化底蘊渾厚。尤其當今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又有多少人只把它當成政治的口號?
四中國象棋之目的文化
黃橋決戰前夕,陳毅元帥拜謁一位愛國愛民的高道對弈。那道士也知道陳毅的身份和所處境地。平時與人對弈,道人不放老將。是日老道人讓童子找了許久,拿出嶄新的老將放在正位。陳老總竭盡全力贏了一局。道人說:“今日不能盡興,待軍務忙完,再來決弈。”事后,陳毅元帥指揮的黃橋決戰歷盡艱辛,我軍獲勝。等到陳毅再次與道人對弈時,道士仍不放老將。連弈三局,陳總防不勝防,未有“將軍”的機會,就敗下陣來。百思不得其解,道士放上老將,陳老總能贏棋;道士拿走老將,陳老總卻連和棋都不曾爭得一局。陳毅元帥請教其故,道人答曰:“將軍身為主帥,大戰前輸棋可能會動搖決戰取勝的信心。今日對弈,貧道拿出看家本領,使陳將軍知道弈如用兵,行道如勢,人上有人,永無止境。”一席話說得陳毅元帥心悅誠服!!!
這是一篇沒有寫完的文章!其學不足,其識不博,留下殘筆,思考仍在進行,正如北大縱橫王璞先生所言,要去觸動每個人的神經,給大家帶來思考,去反思自己,企業也是如此。本篇文章就算拋磚引玉!
這是筆者企業文化感悟的第二篇文章,反觀中國企業歷程中,歷經本土公司史,借此呼吁:增強國度思想教育;發展民族文化作用;改觀企業成長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