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營過程中出現的暫時阻礙,多數是管理上出了問題。企業管理工作是具體的,細致的。在做企業系統診斷的時候,怎樣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企業的基本病癥,是驗證項目咨詢顧問能否具備項目操盤能力的重要一環,也關系到企業各部門在項目進程中的配合問題。任何病癥都無法避開管理流程,而其中的細節便可以透視出問題的癥結。所有管理大師的智慧,都凝結在每個流程的細微之處,這些看似不顯眼的細微,匯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獨特的管理風格。
1、從會議記錄看管理
每次到企業調研診斷時,查看企業的會議記錄是我入手診斷時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會議記錄上可以發現很多管理中的問題。如記錄不規范,保管不到位,便基本斷定該企業的管理是有漏洞的,初步診斷的病癥就是執行不到位;如會議記錄里的內容多數記錄了總經理的講話,那么該企業病癥顯然是層級權責不明確,管理上權責不清,流程不縝密;如會議記錄里看出一事多議或只議不決,那么該企業的問題更加嚴峻,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拖沓推諉,很明顯,該企業內部有幫派或山頭,是用人機制出了問題。
2、從衛生清潔看管理
企業衛生管理是最表象的管理,但反映的卻是企業整體管理中的本質問題。應付檢查的衛生整理,說明企業管理責任人的投機性;忽視死角的衛生整理,說明企業管理的表面性;假如你發現的是最不愿意看到的臟、亂、差,則直接反映該企業管理的混亂性。上述三者如不幸合而為一,再不下大力氣進行流程改造,不用半年就會倒閉破產,而且肯定虧損嚴重。管理必須從衛生做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千年古訓并非謠傳!衛生管理最好實現透明化監督,用正面激勵去督促員工,所有的個人區域衛生獎懲,可以作為晉升、加薪的一項主要考核。
3、從員工習慣看管理
心態決定命運。思想指引著個人的行為,行為日久便形成了習慣,習慣奠定了人的基本性格,而人的性格決定了終生的命運。企業是培養人命運的學校,培養員工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是企業的基本使命。員工良好習慣的養成和企業文化的形成又是同步的。企業要堅持把制度在某段時期之內固定化,為員工習慣的養成抑或企業文化的形成,做好前期鋪墊,企業必須和員工一起,努力的堅持下去。企業文化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達成。在工作中鍛造員工的耐性、毅力,并要不時的找尋激情,鼓勵創新,提倡群策群力,把一些好的行為延續下去,形成習慣,而后匯總歸類,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當中去推行。這樣的企業,才會逐漸形成凝聚力,企業文化也才能有條不紊的成長。
作為項目咨詢顧問,第一次進入一個企業,往往很難發現什么衛生問題。多數的企業管理層,如同“丑媳婦”的心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即使以前一直如此,也要為了自己的臉面形象,提前清理一下衛生。當然,這個事情一般情況下是辦公室主任在操作。但是項目咨詢顧問要對企業進行診斷,必須在真實的正常情況下才能有的放矢。這個時候可以要求借閱所有的文件匯編,當然要包括會議記錄。第二次去的時候不再事前通知,而是突襲,最好是下班后進入,這是就可以看看整個公司的衛生。而第二天早上,只要穿著該公司的工作服,各個科室或者車間轉一圈(不需要人陪同),只要不引起該企業員工事前的警惕心理,對于該企業員工的習慣,便會一目了然!
掌握了該企業的這些一手資料,再根據發現的問題深入到每個流程進行調查、咨詢,結合行業趨勢分析,真實的診斷結果便不難出臺。
王棟杰——人力資源項目咨詢師、HR實戰專家、北大民營經濟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