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教育背景、文化環境以及經歷的不同,導致了人們處理人和事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思維及操作習慣,不斷地交往和溝通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價值觀和符合組織利益的機制和制度進行協調,人們在組織中就按照這種約定俗成的習慣處理事情,這樣就產生了原始的組織文化。
實際上,組織文化本身有積極和消極兩種,而我們具體到某個企業中的組織文化時,往往強調的是積極的企業文化,或者說是企業文化中的積極因子,忽視的是消極的企業文化。或者說是企業文化中的消極因子。一旦決策管理層與執行層之間,在某些方面沒有能夠達成共識的話,就很容易滋長和傳播,負面文化因子在人們心理的強化過程非常快,強化的程度往往也非常深,而且形成之后難以改變。
從企業的經營實踐來看,各個企業對于企業文化的態度都是不同的。有的企業尚處在原始的謀生階段,對于企業文化建設當然是視而不見,或者即使做了,但往往不系統,不全面,而且也沒有全員參與和全員認同,往往是老板或者管理者的一廂情愿的良好想法。即使他們在發表最初愿景的時候,也沒有多少人相信,尤其是當經營管理層的言行高度不一致的時候,不是通往那個前景,良性企業文化因子往往就沒有什么生命力了,沒有一點可信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每個人都以博弈的心態來處理在企業中的各種關系,那么企業內耗就會不斷擴大,從而減弱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建設出良性的企業文化體系呢?
首先,必須重建經營管理層在企業內部的誠信從國內外眾多企業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外如微軟、通用、諾基亞、麥當勞等,國內如聯想、華為、蒙牛、志高等,它們往往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是非常突出的,它在業內也能夠排到前列的位置。企業的領導和管理者,必須對自己的承諾負責。只有堅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在企業群體組織中重建完整的誠信體系。經營管理層對員工負責,員工就會對客戶和顧客負責。因此,我們主張構偉大的企業愿景,但絕不主張虛假承諾。徹底的誠信文化體系構建起來,就會形成系統科學的價值觀。沒有企業誠信文化體系的構建,良性企業文化的形成便是無源之水。
其次,必須以先進的思想來鼓舞和武裝企業組織根據企業發展的情況來看,我們一般都是先畫餅,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從精神上優先解除饑餓,讓大家明確努力的方向。追求卓越和主動的持續改善,應成為企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太過實在的企業,往往也可能造成目光短淺和沒有戰略眼光,“走一步算一步”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就會在企業里盛行,就會導致組織戰斗力下降,凝聚力不斷松懈,從而會出現企業的信仰危機。
我認為,一個企業的失敗,往往從精神解體開始,離德必離心。所以有人說,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作為老板,我們是否敢拍著胸脯說,我現在即使少給人家開幾千元的工資,大部分的人都愿意跟隨你。如果真能做到這樣的話,這樣的企業基本就不會差到哪里去。
其三,必須以規范的管理來統率和約束企業在中國企業環境里,我們經常會強調國內的實際情況和文化傳統,但我們又非常渴望在自己的企業內部打造西方成熟的現代化管理體系。
不過,從國內眾多著名企業的情況來看,我們在技上的應用上是非常快的,但大家對于一件事情的處理,卻總會帶著善惡的價值判斷來評估。譬如某人決策失誤,首先人們就會想到這個人是不是把自己的腰包給弄鼓起來了,而不是先去追究錯在哪里,如何防范?如何形成更科學的決策。
至少,很多管理專家講了多年的規范化管理,西方思想也不斷涌入,各種管理工具和管理詞匯不斷成為我們使用的管理語言,但是許多老板還是比較相信自己的能力。平時在不同場合,可能也會講到規范化治理,但作為規則的制定者,這種機制是不能約束自己的,基本還是比較崇尚獨裁式的人治。
我認為,一個現代企業,不可能由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包打天下,否則就失去了組織存在的意義。對于現代企業組織中的每一個人,我們都要尊重,都要聽取其意見,讓他們提改善的想法,形成制度化的改進機制,對于戰略管理、策略規劃、職位設置、流程走向、權限界定、糾紛處理、薪酬體系建立與績效評價等,我們都必須建立起相應的制度及機制。
當然,基于國內實際情況,各種標準的缺失和考核過程的公正性,我們也允許有一定程度上的例外管理,但也必須以能夠增強組織能力和不斷組織效益為前提,否則這種例外管理的盛行,便會破壞組織紀律的剛性,從而失去經營管理層的威信。
其四,必須以系統化的學習 和教育來構建基礎孫子兵法上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其實,決定一個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僅僅需要直接競爭雙方對抗時的斗智斗勇,而且更需要在競爭發生之前就要做好準備。譬如年度的經營計劃制定,年度的營銷策略、人才策略、財務策略、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推廣策略、新聞公關策略、品牌整合策略、技術策略、品質策略、生產策略、采購策略等等,除了這些實質性的競爭內容之外,我們還必須有系統化的學習 和教育來打造企業的根基。
在與內地一些企業老板做管理溝通時,他們一般都不注重企業員工的學習 教育,往往開會也是形式,毫無意義,他們往往說,手頭處理的事情已經夠麻煩,還花錢給他們做學習 ,太浪費了,不如把這塊費用降下來。其實,縱觀中國數千年的戰爭史,我們可以看到,訓練有素的組織,是絕對能夠擊潰雜牌軍和烏合之眾的,而且這已經無數次被事實所證明。
因此,對于企業職員系統化的學習 和教育,這是一個優秀企業家和高明職業經理人必須要做的工作,沒有這個鋪墊,所有的設想都只是空中樓閣。系統化的學習 教育,可以是專門的學習 教育,也可以是日常手把手的輔導,甚至可以脫產學習 教育,成為職員的一種福利,更要明確這是職員追求更好發展機會的必然坦途。
其五,必須整理出系統規范的企業文化體系和相應的文本企業文化體系和規范的文本,是企業發展歷程中的思想總結和經驗總結,有集體智慧下的結晶,更有企業組織成員對于未來的設想以及實際運行之中的價值原則。
在國內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中,海爾歸納出了一系列的思想,蒙牛也整理出了一些頗具價值的體系,華為的企業文化則非常成熟也有號召力,志高的激情文化、誠信文化、學習文化和冠軍成功文化等,它們都在各自的領域里形成了自己鮮明的企業文化特征。
我們可以看到,系統規范的企業文化體系和相應的文本,都會增加良性企業文化因子傳播的接觸點,甚至于形成從點到線再到面的全面覆蓋。而且,在我們看來,良性企業文化的形成,它必須明確成文,而不能僅僅約定俗成,這樣才更容易發揚光大。
可以說,企業文化的建設,它既要有接觸點的增加,也要有接觸鏈的形成和相互影響,更要有全局的覆蓋教育,并且要以各種形式滲透到企業組織中去,成為我們每一位職員的行動綱領和行為指南。
其六,良性的企業文化必須做到與時俱進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尤其是企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和良性管理文化的形成,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可能熱衷于其傳播,但會逐步忽視它的進化。然而,企業文化是與企業管理實踐相伴相隨的,它的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和升級的過程,必須要隨時揚棄不適應企業發展的思想和觀點。
因此,對于企業文化,我們專職的企業文化人員和高層領導,都必須高度關注企業文化的持續建設和持續升級,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和傳播方式,以及我們平時的過程管理,既要傳播下去,又要收集上來,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企業文化進行監督、評估和診斷,做好企業文化的系統策劃和客觀審視,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
本文結語:良性企業文化的建設,必須要源于企業實踐,又要適合和高于企業實踐,并且還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也來保證企業文化傳播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同時,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負面企業文化因子的產生機理及傳播方式,要像醫生一樣對于企業的精神狀態進行診斷,并且要開出治療的藥方,使用最合適的藥劑來進行治療和改進。
一個企業良性文化的建成,當然不是一日可建成的羅馬城,但企業文化需要我們日積月累地努力實踐,配合企業戰略的需要,按照整體的規劃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