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有四個核心要素:
第一,卓越性——產品和服務本身要過硬,并且要將自己的核心價值始終如一地堅持到底。
第二,廣知性——盡可能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你,認同你;
第三,創新性——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第四,傳奇性——所有的品牌背后都有故事,營銷就是給客戶講故事。
2002年,我在青島參加了一次訓練,臺灣的Z老師拿出了他積攢了20多年的營銷工作日志給我看,很震驚!雖然那些工作日志已經有些發黃,卻滲透著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去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騰沖制藥廠的領導,一個自1626起就開始生產貨真價實的良藥的傳奇故事吸引了我,我聚精會神地聽著對方如數家珍地給我講那些傳奇。每一個傳奇故事都是那么耐人尋味,漸漸地我對“騰藥”有了更多的認知,一次談話加固了我對“騰藥”的信賴。
愛學習的朋友一定很熟悉余世維老師講的泰國東方大酒店的故事,這個故事后來也在我的很多課程中被引用。現在人們對廣告很抵觸,但是人們對故事很信賴,泰國東方酒店打廣告的效果絕對不如這樣的故事的感染力。
與枯燥的理論說教相比,故事具有無可替代的口碑傳承效應。我們這代人的小時候很難看到《三國》《西游記》之類的的書,因為那個年代這些書屬于四舊的產物。1973年,我10歲的時候,父親找來一本破爛不堪的《西游記》(下冊),由于自己很不認識太多的繁體字,看得磕磕絆絆的,后來,父親干脆給我講書中的那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每日 晚上最享受的就是父親說書的時光,第二天我又去講給我的小伙伴們聽,我喜歡古典文學的緣由就是從《西游記》的故事開始的。
可能大多數人并不了解海爾深層的戰略體系、執行體系,但是大家一定知道84年張瑞敏先生砸冰箱的故事。也許我們對“真誠到永遠”這句話的認同是從這個故事開始的。十多年前,有本書叫《聯想為什么?》,包括我在內,很多人對聯想的認同是從這本書開始的,閑暇暢談的時候是說聯想的技術話題多,還是故事多呢?
肯德基是怎么傳播其品牌的,是不是那張和藹可敬的老人創業的故事?麥當勞也不例外。
很多外地的游客來到云南,想吃的第一頓風味小吃是什么?過橋米線。云南的過橋米線之所以這樣深入人心,不外那個廣為人知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如果你要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銷售顧問,你需要積攢很多自己的或者別人的經典故事(當然,要和你的事業相關聯)。換個角度,一個戰斗英雄如果總和你講軍事理論卻不講自己英勇戰斗的故事,是不是比較乏味?畢竟大眾接受的是比較感性的內容。同樣的道理,你老對客戶談那些讓人困乏的營銷理論、理財道理,對方會怎么反應?
人生難免有事故,精彩的人生卻總是和故事為伴。事故和故事之間僅一墻之隔,正確地看待事故并加以總結,汲取教訓并堅持下去,事故會成為故事的美妙前奏。
祝愿每一個銷售顧問都有出彩的故事與大家分享,我們期待著,你的客戶更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