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轉型的中速時代
中國正處在從“高數量增長”向“高質量成長”發展的經濟轉型期。一方面,GDP增長步入5%~8%的中速增長時代;另一方面,在經濟結構調整上,國家推出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進行需求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的主體要從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制造業向低能耗、高效益的服務業轉變。不能只做“世界工廠”,更要做“世界服務提供商”。
企業需要切換到內生能力的成長模式。為了適應轉型期的經濟環境變化,企業在營銷方面更加需要集約化、科技化。具體表現為:
第一,從過去以“外延擴大”和“爭地盤、壯塊頭”為主的營銷思路轉向以“強化內涵”和“練內功”為主的營銷軌道上來,在資產質量、負債質量、管理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上檔次、上臺階。
第二,以往“分散、按區劃分”和“各行其是、各自為戰”的局面必須改變為經營過程的集團化、規模化,要統籌資源,整合營銷。
第三,營銷活動中需要更多高科技技術、電子化營銷手段。
第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全面打造產品“靜銷力”,這是經濟轉型期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政策法規:體系日趨完善,競爭門檻提高
我國不斷建立和健全各種法律法規,包括行業準則。同時,完善執法部門的職能,提高了競爭門檻。導致資源壟斷型企業生存困難,靠關系、靠打“擦邊球”、靠“山寨”等粗放式模式發展的企業,面臨生存的挑戰。
以醫藥改革為例,處方藥企業在醫院終端的營銷競爭更加激烈。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更多的是參與政府、醫院的招標活動。新GMP、新藥典的頒布,國家各種政策或有意、無意地支持大企業、鼓勵創新。對非處方藥(OTC)而言,國家對農村及社區醫療的政策支持和大力投入,服務質量提升、網店數目增加、布局優化,會再次分流購藥患者,使藥店消費者減少,非處方藥企業需要開發更多的大健康產品而非增加治療用藥。

技術:生活和營銷方式改變
當下,新型技術引領產品的升級,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方式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例如,高效率的快餐服務、體現自我意識的超級市場等紛紛出現,且資源也向新技術企業集中,新技術的應用導致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同時,在自然環境不斷惡化(如空氣、水污染、能源短缺等)的情況下,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包裝和營銷過程中,更注重低碳、環保、健康、低耗等品牌形象,如各類凈水器、空氣凈化器等產品的出現,美的變頻空調在電視廣告上著重突出“一晚只用一度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