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最后一家門店正式關閉
6月28日,在近日已停業的北京金錢豹翠微店門口,十幾位金錢豹的食材供應商上門討債,他們提出金錢豹拖欠貨款近2000萬元。此前到該公司上海總部討要貨款也是遲遲沒有回復。這不是金錢豹第一次被爆出這樣的新聞。
據北京商報報道,早在2016年知名餐飲品牌金錢豹就已陷入資金鏈危機。2016年5月25日,十多位供應商在金錢豹亞運村店維權追討所欠的1600萬元貨款。
對于翠微店的停業,有微博網友反映,金錢豹并沒有提前告知消費者停業信息。網友李先生是從網上看到停業的消息,才匆匆去店里辦理退卡。公司沒有提前告知停業消息給很多會員帶來不小的麻煩。翠微店的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實名制的會員可以在門店直接辦理退卡,45個工作日之內歸還錢款。但是沒有實名制的會員沒有辦法保證可以順利退卡,工作人員只說“應該也可以吧,先登記填單子”。不僅是北京本地的會員,連天津、沈陽等外地會員也急等退卡。
金錢豹自助餐廳曾匯集國際美食于一家,是堪稱"航母級"的高端自助餐廳。到如今,金錢豹門店已從26家門店倒閉到只剩上海總部1家,拖欠供應商貨款、業績連續下滑、紛紛關店等問題不斷出現致使金錢豹輝煌不再,黯然失色。
2、高端自助引眾人追捧
公開資料顯示,臺商袁昶平于1991年在臺灣地區成立第一家金錢豹KTV酒店,20年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橫跨兩岸的大型餐飲、酒店集團。
2003年,金錢豹進入大陸市場,在上海開設首店,開創了國內復合式自助餐廳模式。金錢豹不僅貼上“最貴”的標簽,更成為一種現象級存在。前些年,燕窩、鮑魚、魚翅、海參等食物在消費者眼中還是奢侈品。在老百姓心中金錢豹就是高端自助的代名詞,以吃金錢豹自助餐“為榮”。引來大量消費者的追捧,一時間風頭無限。
年輕的白領劉小姐一直喜歡追求新鮮事物,聽朋友評價剛開業的金錢豹非常棒,雖然價格高,但是吃的很過癮,哈根達斯的冰淇淋可以無限供應。劉小姐選了一個周六,特意沒有吃早餐,去王府井的金錢豹一飽口福。回來就在博客上發表了她的美食感言:“太好吃了,我們用三個小時,一共吃了三輪,很值!下次還要去。”
2005年10月北京亞運村店的開幕,再度將金錢豹推向餐飲事業的另一個高峰。又于2006年4月在王府井開立第二家。2007年3月世貿天階店開業,朝多元化和國際化方向經營。2014年8月,“金錢豹國際美食匯”入駐公主墳的翠微商廈。除此之外,也在深圳、天津、沈陽等地廣開門店。到2010年,金錢豹在國內開設有18家門店,營業額近9億元。
2011年,金錢豹繼續高速擴張領地,并且開始向二三線城市發展。其在店面裝潢上講究排場,每家店面的面積達到數千平方米,一般投資都在3000萬元以上。
3、兩次賣身難以挽回敗勢
金錢豹雖然在內地獲得較大成功,但是未能成功上市。2011年3月,有香港媒體報道該公司欲下半年在香港上市,集資2億美元無果。迫于成本上升等各種壓力以及上市無望,2011年7月,創始人袁昶平將企業轉手賣給了歐洲私募股權投資集團安佰深。
安佰深接手后,版圖曾經擴張至全國,2012年門店數量有22家。經歷了短暫的美好發展期,金錢豹的發展開始陷入停滯。金錢豹2014年全年僅開設了3家門店——金錢豹青島店、金錢豹福州店和金錢豹北京翠微店,2015年上半年更是一家新店未開。
嘉年華國際相關公告披露,金錢豹在2013年和2014年稅前虧損分別約為2.24億元、2.08億元,凈負債分別約為3.27億元、4.44億元。處于發展困境的金錢豹于2015年年中被二次轉手給在港上市的嘉年華國際,交易價格從2011年安佰深接手時的15億元大幅縮水至2.53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嘉年華是中國唯一公開上市的大型旅游、酒店及零售綜合項目開發商。嘉年華希望能夠利用金錢豹的餐廳網絡與集團的其他業務產生協同效應。但嘉年華國際并沒有讓金錢豹重獲新生。
2016年年報顯示,嘉年華國際餐飲業務收入約為4.39億元,餐飲業務業績虧損約為7245萬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錢豹自助餐廳在全國的門店數量銳減至13家。隨后關店潮接踵而來,2017年半年中,12家門店消失,現僅剩上海總部1家。
4、金錢豹還能“跑”起來嗎?
中國的高端餐飲業曾經一度輝煌,由于近幾年政府大力反腐,相關政策的提出使行業前景急轉直下,輝煌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不少以政務商務消費為主的高端餐飲生意都一落千丈,而金錢豹作為高端自助典型代表更是首當其沖。
據獨立美食評論人、狼虎會發起人西哥分析,首先中高端自助餐這個品類與日益細分的市場大趨勢是有錯位的。金錢豹還在堅持自己“大而全”的經營模式,認為種類繁多,餐廳面積大還是自身的優勢,殊不知現今市場的競爭在于追求特色化和精品化。“專而精”已經成為自助餐界吸引客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西哥還認為,中高端自助餐對成本管控,出品管理的要求非常高,損耗非常高,利潤空間相對越來越低。這導致戰線拉得太長的金錢豹每況愈下。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模式升級轉型,海參、鮑魚等產品逐漸平民化,高端自助餐也不再是新鮮事。金錢豹盲目快速擴張,保持高水平的產品和管理是非常困難的,利潤空間變小使得金錢豹運營困難。
中國購物中心發展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認為,金錢豹出現之初其實是具有一定創新性的,在國內發展迅猛,但是現在的消費者的口味變化很快,對自助餐這樣的餐飲方式接受程度不高了,反而是家庭化餐飲受到更多的歡迎。金錢豹的店鋪租金、采購成本等各方面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本身打擊很大,抑制了利潤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