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電商依然在增長,占零售比重進一步提升!
阿里系和京東依然在躍進式發展,已成為中國電商的絕對巨頭!
但是我們也看到一個事實,眾多昔日成名于電商的淘品牌/互聯網品牌,正遭遇困境——面臨大潰敗的狀況,增速放緩,甚至下滑,持續虧損、甚至出售,銷售排名邊緣化……
一面是電商的躍進,另一方面卻是淘品牌/互聯網品牌的大潰敗,一切到底怎么了?
互聯網品牌與傳統品牌的PK格局,又再次進入改寫和顛覆狀態!
神話時代已經終結……
某種層面,淘品牌遇到的問題,和成名于線上銷售的小米今天所遭遇的問題類似——線上渠道的紅利大幅下降,線下渠道又成為增量機會和爭奪重點!
▎電商依舊迅猛發展
——可淘品牌卻大潰敗?
電商實際上是渠道的一種——線上銷售渠道,隨著傳統品牌對線上渠道的重視,依靠線上渠道起家的淘品牌,正面嚴重擠壓、臨大潰敗的狀況!
這些曾經喊著巔峰傳統品牌的昔日明星們,如今卻不得不面另一個尷尬的大反轉——生存和發展空間危機!
這里提到的淘寶品牌,不是指淘寶,主要指在淘寶等電商上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品牌。
這些淘品牌,曾經紅極一時、一度喊著顛覆傳統企業,而且也曾有過不俗的增長速度。
但是,今天很可惜這個情況卻在大翻轉。
最初于2007年左右崛起的第一代淘品牌明星,如麥包包、綠盒子、芳草集、七格格等第一批明星淘品牌或者“出淘”、進入多渠道,或者衰落,或者出售。
而近兩年當紅的第二代、第三代淘品牌,在走過輝煌之后,開始面臨傳統品牌涌入后的巨大沖擊。
阿里明確渠道定位,加大傳統品牌引入力度
淘品牌所受沖擊越來越大,必須尋找新出口
阿里系對自身定位很清晰,對電商認識也很清醒——“電商還是一個渠道”,天貓、淘寶都為渠道,都是線上重要的渠道之一,阿里零售平臺總裁張建鋒就明確表示:天貓就被阿里人定位成一個中國“品牌線上化”最重要渠道。(實際上,京東對自身定位同樣很清晰,劉強東最崇敬的是沃爾瑪,明確京東要做線上的“沃爾瑪”,實際上也是線上零售渠道。)
因此,對自己明確定義為渠道、線上渠道之一的阿里系,不會只把自己局限在為淘品牌服務,是為所有品牌服務(包括走傳統實體渠道崛起的品牌),將銷售總量變大。
在最初,傳統大品牌不愿進入時,阿里系積極扶持淘品牌,這兩年隨著阿里的電商生態到了一定量,為了打造天貓商城的品質,大幅提升其檔次和品質,積極引入傳統大牌和國際品牌,隨著這些優勢品牌的涌入,原有淘品牌的空間大幅壓縮。
而在最近兩年的雙十一活動中,也體現著這種趨勢,傳統品牌的優勢日益明顯,正以壓倒性優勢奪走淘品牌的陣地!
在最初的雙十一活動中,幾乎都是淘品牌唱主角,占據優勢,但是現在陣地正丟失殆盡。
2014年的九大主要品類(男裝、女裝、鞋、運動戶外、手機、大家電、家具、母嬰、家紡)中,除了女裝品類上淘品牌有優勢外,其它八大品類均失守,均由傳統品牌占據優勢。淘品牌唯一具有優勢的是女裝品類,以韓都衣舍、茵曼等為代表淘品牌在前五中占據3個位置(韓都衣舍、Artka、茵曼分別位列第一、第三、第四)。
而到了2015年,女裝品類也失守,被傳統品牌奪去大部分,女裝品類中不僅第一被優衣庫奪走,而且前五中只有韓都衣舍一個入圍、也丟了此前的第一(2015年雙十一女裝前五分別為優衣庫、韓都衣舍、拉夏貝爾、ONLY、歐時力,韓都衣舍由第一跌到了第二、Artka和茵曼則由2014年的第三、第四跌到了2015年的第十、第九),而且令人吃驚的是,優衣庫竟同時獲得男裝第一、女裝第一、內衣第一、服裝綜合第一等多項桂冠。
從2014到2015年,九大品類中,淘品牌在唯一具有絕對優勢的女裝品類也呈現大幅敗退,某種程度上,淘品牌正逐漸從昔日的主角退到了配角,甚至一些昔日明星也出現了邊緣化的現象。
而近日,一大批淘品牌準備上市,其所公布的文件顯示增速都受到沖擊,一些著名的互聯網淘品牌甚至出現下滑,例如近日上市的著名淘品牌裂帛(裂帛和韓都衣舍、茵曼等,并稱服裝品類里的幾大品牌)公布其數據顯示,裂帛2013年、2014年、2015年的營收分別為6.88億元、5.79億元、5.46億元,在2014、2015年已經連續2年出現下滑。
裂帛在針對營收下降所列的一項原因就是“線上服裝銷售市場競爭加劇——受同行的沖擊:國內傳統線下服裝品牌以及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如優衣庫、ZARA等)紛紛入駐國內各大電商平臺,并不斷加大線上渠道的銷售力度,同時線上服裝新品牌明顯增加,不斷分流電商平臺的女裝消費用戶流量。”
事實上,這不僅是裂帛這一家明星企業要面對的問題,另一位著名淘品牌茵曼創始人方建華更是表示,電商品牌迎來新一輪大洗牌,淘品牌必須“出淘”,尋找電商外下一出口!
方建華在2015年12月就表示:“我覺得互聯網服裝品牌三五年內不開線下店肯定沒未來”,方建華說“就在一年前,已經感覺到電商品牌即將迎來一輪大洗牌,他甚至略感焦慮,這種感覺是他進入電商圈子后第一次嘗到。畢竟,當國內外傳統品牌大力殺入互聯網時,互聯網原生品牌或多或少地開始滑出電商聚光燈,無論是誰都在尋找下一個出口”
這些昔日成長起來的淘品牌,過去的神話終結,正在面臨新時期的困境!
▎淘品牌潰敗背后真相
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再
——渠道空間受限、品牌力弱、綜合能力處于劣勢
在淘品牌大潰敗的背后,實際上是,互聯網渠道發展的邊際效應,和其中成長起來企業的能力邊界。
一邊是阿里系、京東系增速放緩的現狀,另一邊是這些依托于電商生態成長起來的淘品牌正面臨“渠道空間受限、品牌力弱、綜合能力處于劣勢”等等多項困境,這個曾經喊著顛覆傳統品牌的群體正面臨危機!
(一)渠道空間受限
在渠道上,互聯網品牌正面臨困境,一方面遭遇依賴的互聯網渠道紅利減少、空間變小的困境;另一方面,又面臨線下渠道占比依然強勁、淘品牌過度單一渠道受限的困境,導致發展空間受限!
1、互聯網渠道紅利減少,讓空間變小
任何一個行業,都很難一直持續高速發展,都會經歷從萌芽到成長期、高速發展期、成熟期,互聯網電商作為渠道的一種形式,也逃脫不了這個規律。
一方面,進入者增多,商家生存空間大變化——“從僧少粥多、變成僧多粥少”
1)早期,僧少粥多,淘寶系的巨額推廣成就了眾多賣家
在電商的早期,傳統大牌對電商渠道重視程度不夠,畢竟傳統渠道發展的不錯,而阿里系很難一開始邀請到傳統大品牌入駐,因此,一開始阿里采用了扶持中小賣家的策略,淘寶投入的巨額傳播推廣資金,成就了大量的流量,都給了中小賣家,讓這些中小賣家獲得了不錯的發展,屬于僧少粥多的局面,整個淘寶渠道在快速成長,成就了不少淘寶賣家。
2)如今,淘寶生態成型,積極引入大品牌,形成僧度粥少
如今,電商的生態成型,總量巨大,傳統品牌開始重視這個渠道,同時,阿里系為了渠道效益的更大化,不會只視自己為淘品牌的渠道,積極引入傳統強勢品牌和國際品牌,打造品質商城,這樣,過去流量巨大、賣家少的情況,變成了流量大、但賣家更多的情況,形成了僧少粥多的局面。
從僧少粥多變成僧多粥少,讓競爭變的激烈,也讓身處其中的競爭者感到難度超越以往。
另一方面,互聯網渠道蛋糕擴大的速度放緩,產生于互聯網渠道的淘品牌也受影響
正如上面所說,不會有持續高速發展的領域,任何領域都會走入到發展的邊際效應階段。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非常普及,互聯網電商的普及程度也比較高,目前中國網購人群已經超過4億,增長放緩,線上市場蛋糕的增速在逐漸放緩。
2015年,網絡零售總額達到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前面幾年從0起步,逐漸發展到占整體零售占比超過10%的份額,他們的體量已經足夠大,很難再有以往的高速增長。
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這兩年的增長速度都大幅放緩,特別今年最近一季度的增速都同比下滑,意味著過去的高速增長不在,互聯網渠道蛋糕的紅利期即將結束!
一方面是競爭對手變多了了,而且是來了很多強勁對手,另一方面是蛋糕的增速卻在放緩,一起形成了互聯網電商的渠道紅利大幅縮減的情況,屬于淘品牌的線上空間越來越窄。
2、單一渠道依賴,線下渠道拓展太少
同樣影響發展空間
過于依賴互聯網線上渠道,而線下渠道幾乎為零,這也注定了淘品牌發展空間的瓶頸!
這兩年無成長起來的淘品牌,都主要在進行線上互聯網渠道的延伸,在阿里系、京東、唯品會這些電商渠道上進行延伸。例如韓都衣舍、茵曼等延伸到了唯品會、京東商城等,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就是集中于線上渠道,而線下渠道拓展有限。
對于目前的現實就是,線下依然占據較大份額,特別對于一些高價、或注重體驗的產品,線下仍是主力渠道,例如手機行業,線下渠道依然占據超過80%的份額,這也是OPPO、ViVO短短兩年時間業績翻了一倍多,躋身全球第四、第五的重要原因,換句話說,線上渠道相對線下渠道而言,仍然占比低。
線上空間逐漸縮小,而線下這個主力渠道卻涉及很少,甚至很多是零,怎不會受影響。
某種層面,這種區別也成就了傳統品牌與淘品牌業績區別的一個重要原因,。
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曾表示過,線下服裝品牌過百億的不少,而線上淘品牌到10億似乎就到天花板了,這也是事實!畢竟線下還是占著另一個很大的生活消費入口。
在這個情況下,茵曼相對走的更積極和快一些,在2015年已經開了200個線下店,茵曼創始人方建華表示,現在進入線下成本最低,計劃2016年開1000個線下店。
(二)品牌影響力弱
近兩年,隨著傳統品牌大量介入線上渠道,對大批互聯網品牌形成致命沖擊,遠超耕耘多年的互聯網品牌。
這些涉足線上渠道的傳統品牌,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規模,都遠超成名于互聯網的淘品牌等,雙十一淘品牌大幅潰敗是個例子,
此外,海爾、美的等短短幾年時間線上銷售就突破百億規模,也是生動的例子。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傳統品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也是其中一個大的因素。
互聯網品牌中,善于做品牌、懂得做品牌的還是少數,很多集中于低價銷售、甚至沒有品牌規劃、品牌形象建設。
像三只松鼠這樣精準打造大森林品牌形象的屬于少數,三只松鼠的品牌體驗確實達到一個高度,但它成功的“三只松鼠”大森林概念的出色品牌形象更是其成功關鍵要素,這個品牌塑造賦予了獨特的個性和形象,一下子讓它在眾多堅果產品脫穎而出、對它的成功貢獻巨大。
而三只松鼠的創始人章燎原實際上也來自傳統行業,在做三只松鼠前,他在線下運作堅果就業績不俗,已經很精通品牌打造,而他只是傳統品牌出身營銷人的一個代表。換句話,傳統行業里懂得做品牌的很多,這點上超越互聯網品牌很多。
也正是因為這種差別,當擁有強大品牌影響力的傳統品牌觸網之后,對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淘品牌形成了非常大的沖擊,甚至讓一些淘品牌幾乎沒有招架之力。
(三)綜合能力處于劣勢,與傳統巨頭PK的軟肋日益明顯
——比拼內功時代到來,但淘品牌存在多方面軟肋
淘品牌要清醒意識到,他們對傳統線下的中小企業沖擊比較大(這類企業注定是會被競爭淘汰),但是面對傳統巨頭,實際有些不堪一擊!
除了渠道、品牌的區別外,互聯網品牌與傳統巨頭在規模實力、以及產品研發、供應鏈上等內功上的差距都比較大。
1、在規模實力上還是有很大差距
雖然,很多著名的淘品牌有上億、幾億,十幾億的業績,基本上如同服裝領域一樣,達到10億左右就開始天花板了一樣,但是這種規模,與很多傳統企業大佬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上千億的規模相比,在業績上還是有很大區別。
而在業績區別背后,是能力的差別,企業發展,每個檻都意味著不同的企業資源配置、能力配置,如果達不到,意味著更高發展時候,就會有很大難度。
換句話說,傳統企業大佬從幾千萬、到幾個億、到十幾億、幾十億、幾百億、乃至上千億,是邁過了多個門檻,在內功上達到了一定層次,這些門檻對于淘品牌而言,也是需要時間和能力才能跨越的門檻。
2、在運營內功——產品研發、供應鏈、品牌運作上差距很大
簡而言之,兩者在內功上還是有很大區別,例如在產品研發、渠道、供應鏈、品牌運作等方面,傳統企業還是有很多優勢,有很強的品牌影響力,這也是為什么而當傳統品牌進入互聯網線上渠道后,迅速對淘品牌形成沖擊,天貓雙十一淘品牌連連敗退的重要原因。
因此,實際上淘品牌前兩年的高速發展更多的是踩對了行業紅利的關鍵點,把握住了線上渠道發展的窗口期,當然做的優秀的淘品牌,例如韓都衣舍、裂帛、茵曼等,在產品技術、品牌、團隊等多方面也都具有一定實力,這也是它們從淘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淘品牌佼佼者代表的重要原因,但是,他們整體與傳統行業大佬而言,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種規模實力、內功的區別,淘品牌應該清醒的意識到:自己只是對傳統線下企業中的中小企業形成沖擊,但是與真正傳統大佬相比,可以說不堪一擊。
淘品牌中的明星代表韓都衣舍,成立于2006年,而同一年優衣庫第二次進入中國,幾乎同一時間起步,在上海開第一家新模式的旗艦店,2015年韓都衣舍的業績是12.6億,而優衣庫大中華區業績是161億,兩者差距是12.77倍,懸殊非常大。
所以,淘品牌要想更好地與傳統大佬競爭,淘品牌還要做更多的工作、修煉內功。
▎淘品牌危機下
——未來如何繼續實現增長?
淘寶的未來,必然是在困境中求變、積極拓展、拓展新的增長點、新的增長空間。可以在產品線、渠道線、品牌推廣能力等環節強化,多個方面拓寬空間。
(一)未來增長空間
在商業要素體系優勢上進行完善
從產品、渠道、品牌等能力提升上找空間
1、產品線豐富
——擴大產品線、構建產品矩陣
產品品類延伸,即通過拓寬產品線,來拓展消費群,擴大產品銷售總量!
最代表性例子:韓都衣舍,在服裝產品上進行著橫向和縱向的擴充,進行多個品類擴充。
首先,在女裝品類進行細分,從最早的韓版女裝起家的它,如今已從韓風系延伸到豐富歐美風、東方風,在趙迎光心中的理想狀態是韓風系大概占40%左右的比例,歐美風占30%,東方風占30% 。
其次,除了女裝以外,又進行其它人群消費的細分,目前,韓都衣舍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女裝,還有了男裝,老人裝、童裝產品。
可以說,韓都衣舍采用了擴充品類,實現各種人群覆蓋的策略,如今韓都衣舍已擁有270多個小組,擁有28個子品牌,這種人群的擴充,畢竟每個人群,都意味著一個市場,攻占多個人群,也就攻占了多個市場,成為其業績增長的動力。
不過,這種人群擴充,早晚會有走到局限的一天,當各個人群所留下的空間有限的時候,必然也要尋找其它空間。
2、渠道延伸
——擴大銷售陣地
線上渠道,畢竟只是渠道的一種,是生活圈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因此,淘品牌除了擴充產品線以外,還可以采用拓展渠道、擴大銷售陣地的方式來拓展。,畢竟線下還是人們生活消費的重要入口,在整體上仍占據較高份額。
代表性例子:家居第一品牌林氏木業、堅果第一品牌三只松鼠,還是著名的服裝淘品牌裂帛、茵曼的線下渠道拓展,實際上,都是在為未來布局,尋找更大的空間!
3、品牌提升
——提高品牌影響力
現在商業之爭,也是品牌之爭,在這個產品眾多、乃至于泛濫的時代,在每個品類中,能進入消費者心智的只會是少數產品,這些少數派產品往往是擁有個性、魅力的品牌。
商戰也是品牌影響力之戰,能否構建出有個性、有影響力的品牌,將成為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傳統品牌觸網能迅速打出兇猛反攻,對互聯網品牌壓倒性的優勢,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就是因素之一。
因此,互聯網品牌能否強化品牌塑造能力、強化品牌影響力,將成為影響與傳統品牌對決的重要因素。
4、綜合能力提升
——提升運營能力
如果要想更有競爭力的PK,互聯網品牌要提高自己的而綜合實力,傳統品牌也是!
與規模發展的,相匹配的還要提升運營能力,畢竟企業的規模是與企業的資源配置、能力配置相適應的,倘若企業的能力、資源無法支撐企業進入更高增長,企業將難以向上發展、而陷入瓶頸。
今天傳統企業中的大佬,是一次次蛻變而飛躍的,這些電商品牌同樣也要經歷、同樣也要蛻變,提升運營能力,產品技術積累、供應鏈管理積累、渠道管理積累、品牌推廣積累……這些淘品牌同樣都要完善和豐富,否則所面對的局面只會比現在惡化,會在傳統大佬的沖擊下,越來越邊緣化。
(二)傳統品牌VS淘品牌競爭進入2.0階段
——實力PK是關鍵產品力和品牌力是王道
可以說,目前淘品牌與傳統品牌進入了競爭的2.0階段。
曾經是第一代淘品牌明星的麥包包、如今已從已從喧鬧的市場中沉寂下來。它的創始人葉海峰變得務實很多,葉海峰曾表示,前幾年是電商紅利期,競爭并非你死我活,企業靠猛打猛沖就可以贏,現在電商進入到相對穩定時期,以往策略失效,變成智者才能贏。
在這個新的階段,過去淘品牌所喊的顛覆傳統品牌基本上成為了過去式,相反,它們的威脅和危機感來了!
過去是傳統品牌沒有重視線上渠道、而淘品牌把握住了線上渠道,形成了兩者在線上渠道業績的差異;而今天在傳統品牌紛紛重視線上渠道、觸網,經過摸索找到感覺后,對線上淘品牌形成了擠壓,逼得淘品牌要拓展空間,甚至是反攻線下,進入到傳統渠道尋找空間。
未來,必然是“線上繼續強化線下、線上往下走”,線上、線下渠道成為標配,更為重要的PK是內功比拼——渠道爭奪能力、產品技術競爭力、品牌影響力的PK,特別是后兩者成為關鍵!
因此,淘品牌要想適應2.0時代的競爭,就必須要完成轉型升級,適應多種銷售渠道、傳播渠道的運營能力,做好產品力、品牌力的PK儲備。
▎淘品牌神話已終結
——所有競爭又回到經典商業法則
所有企業都要注意這一點
“塵歸塵、土歸土”,互聯網所引發的格局重構,在銷售渠道和傳播渠道的豐富后,終究還是會落定,不存在誰完全取代誰的情況,只是市場的格局、板塊進行了重新劃分,各自有各自的空間。
而在一切落定后,大家遵循的依然是經典商業法則,回歸到產品力、推廣力、品牌力的綜合競爭。
淘品牌危機
本質上和小米遇到的問題一樣
——從“線上紅利”回歸“企業內功競爭”
淘品牌所遭遇的問題,實際上和小米遇到的問題一樣,雷軍所坦誠今天的小米遭遇低谷,實際上和淘品牌低谷的原因基本類似。
小米當年的崛起也是踩著行業紅利,包括四個紅利
第一個是行業紅利,蘋果iphone對手機行業顛覆、引發手機革命,掀起從功能機向智能機換機潮,傳統大佬紛紛墜落,空出大量市場,特別是中低端市場更是大量空白。
第二個線上渠道紅利,就是手機線上渠道紅利,當時沒有多少手機品牌那么重視線上渠道,特別是國產品牌更是非常少,小米算是最早重視線上渠道的企業。
第三個是價格紅利,在小米上市的時候,智能手機只有三個品牌——蘋果、三星和HTC,他們都有同一個特點價格高,而國產手機,無論是品牌機、還是以往價格低谷代表的山寨機都還沒有充分行動,留出了一個價格的空間。
第四個營銷推廣紅利,雷軍是國內最早借鑒喬布斯打造的蘋果營銷推廣模式——發布會+新聞炒作,形成了對同行的營銷推廣優勢。
這四個紅利,讓小米迅速崛起,創造了業內傳奇,成為矚目的焦點。特別是其中第二個紅利,對互聯網渠道的利用——利用互聯網進行銷售,利用互聯網渠道進行傳播,這種對線上的利用,開創了一個時代,享受了行業紅利,成就了它的傳奇,和淘品牌很類似。
但是今天,在同行紛紛重視線上渠道、紛紛借鑒蘋果營銷推廣模式之后,小米不得不面臨窘境——競爭對手們憑借在產品和渠道上的優勢成功反擊、逆轉了,例如華為手機通過產品優勢、步步高派系的OPPO和ViVO通過“產品+渠道”優勢,成功領先了。華為手機達到銷量超過小米2倍、銷售額超過小米3倍的業績,而OPPO和ViVO也從1年前的各自不到小米一半,到如今分別銷量超越小米、銷售額各自2倍于小米。
這一切僅僅在一年的多時間就發生了,1年前小米還處于巔峰,舍我其誰,短短一年后就跌落到國產手機排名第四、第五的位置(目前OPPO、ViVO在國內市場都已經與小米大幅拉開差距,2016年二季度中國市場占有率OPPO、ViVO分別為小米的1.7倍和1.389倍,小米出貨量同比下跌超過30%,大跌達到38.4%),小米的這種變化不得不說極其慘淡。
面對這種殘酷的事實,小米開始進行提升產品、提升品牌形象(明星代言)、渠道豐富(進軍線下開專賣店)的調整,某種程度也意味著小米過去傳奇時代的結束,小米要補課、補短板,跟隨對競爭對手改進。
實質上,小米所面對的和曾享受淘寶淘品牌紅利都一樣,都要完成轉型升級,適應多賽道的PK,強化產品力和品牌力的PK,把這些商業的內功強化起來。
淘品牌神話終結,小米神話也終結
時代再變、經典商業決勝法則未變
——產品、推廣、渠道、品牌的綜合PK
雖然時代在變,但是經典的商業決勝法則沒有變,畢竟企業終究是要面對消費者。這是從古至今都沒有變的事情!
好的產品、好的推廣、好的渠道、好的品牌,一直都是企業要注意的問題,也是企業成為市場贏家需要重視的問題。
它們分別解決“持續購買理由、購買需求刺激、購買途徑、消費者心智占領”四個關鍵問題,也是解決消費整個過程的四大問題,也是企業占領市場份額的四個關鍵問題。
市場會因為時代變化,在一些場景——消費場景、傳播場景發生變化,但最終還是會塵埃落定,遵循經典商業法則,產品力、推廣力、渠道力、品牌力的綜合PK,而想成為贏家,也必須把這幾個方面做好!
無論是對于淘品牌,還是傳統品牌,都是如此!
淘品牌曾對傳統中小企業(實力相對較弱的企業)形成了沖擊,但是當傳統企業大佬(實力強的企業)開始反擊時,淘品牌無力招架了。
換句話說,面對綜合實力強大的傳統巨頭反擊時,它們就處于弱勢了,淘品牌和小米都是如此!
而淘品牌的大潰敗、小米陷入下跌,實際上讓競爭回歸了本質!
這一點,阿里系早有認識,積極引入傳統大牌進入阿里電商渠道、同時積極布局線下,而在今年10月13日,阿里舉辦的云棲大會上,阿里掌門人馬云在講話中,更是表示“電商”一詞將被淘汰,他表示——未來的10年、20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的物流和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
馬云在今年的云棲大會上,明確表示淡化電商概念
這也是今天競爭的新趨勢,電商一詞被淘汰,線上、線下的全渠道競爭才是關鍵!
淘品牌的神話已終結、小米神話也終結,一個特殊時期塑造的產物,有著太多追捧的泡沫,隨著時間發展,這些泡沫終將褪去、回到它應有的狀態!
一切,都終究回到了商業本質的競爭,而商業競爭原本就如此!
作者:于建民,產業觀察家、資深營銷管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