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今年4月份宣布裁員的消息以來,一直都有人在離開IBM。只不過這次是在荷蘭,并且采用自愿離職計劃來裁減員工。這并非IBM第一次使用自愿離職計劃,只不過和過去相比,這次IBM需要調整的部分相比過去多了一些。關鍵是,這種自愿離職計劃并非是暫時性的,將會成為IBM今后的常態。
據說,在華爾街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要想股票上漲,就要靠裁員。因此,有的企業裁員是一輪接著這一輪。曾有過裁員6萬人“壯舉”的IBM這次欲推行自愿離職計劃,并使之成為常態。
作為科技界一家少有的百年企業,目前40余萬員工的存在也必然存在一些類似于中國“國企”的問題如決策慢、管理難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裁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為了轉型或者其他的調整,員工離開在所難免。但是,如何做到優雅地裁員,也是一種智慧,來看看柳傳志是如何優雅回應被裁員工的。
2004年,正處于柳傳志時代的聯想發生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宣布裁員600人,一位親歷聯想裁員的內部員工在其博客上撰寫了一篇紀實文章《聯想不是我的家》,其中他寫道,“這次載員的重點,是新來的員工和待了好多年的老聯想。工作十年的,奔50的人,也照樣該走就走了。我真想和他們談談心,50歲的時候被公司拋棄,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感觸。我不敢想。不管你如何為公司賣命,當公司不需要你的時候,你曾經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義。”
當時柳傳志也讀到了這篇文章,受到極大震撼。裁員結束后,到了4月聯想的誓師大會,柳傳志沒有講其他內容,他說,“我想談談對公司裁員的看法”。這個從公司最高管理者角度出發的“看法”,同樣經典:“說來慚愧,由于我作為主要負責人的失誤,可能會改變一些人一生的命運。我只想說說我對楊元慶說過的一些話:一、牢記你的目標,牢記你的責任,進取、創新、突破!此外沒有別的出路;二、要愛惜資源,特別要愛惜員工,牢牢記住以人為本;三、去打仗,十仗中勝七仗就是優秀的指揮官!”
《聯想涅槃》一書的作者李鴻谷在該書中談到:擺脫當年的情感因素,現在重讀柳傳志的回應,企業最高領導人對普通員工最真誠的回應,其間的人性與理性光芒,仍然閃耀。有此基因的公司,走向偉大,只是時間問題。
(原標題為《IBM將自愿離職變常態,柳傳志教你如何優雅回應裁員》,本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