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發展品牌,在國內可以分為兩大陣營,一是那些已經產生名牌效應,擁有穩定的市場份額,想繼續做大影響力的優質企業;二是那些有著優質基礎的,在發展過程中開始遇到品牌瓶頸卻又舍不得投入的中小企業。
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在中國這個逐步成熟的商業環境里想要打造品牌確實有點難,這首先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時間和空間來堅持和積累得問題。鑒于這樣一種現狀,我認為中小企業應該扎實做好某一個行業,通過行業的積累來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然后依靠口碑和渠道沒慢慢形成品牌效應。如果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很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畢竟你也不能肯定有錢投入就一定可以的打造品牌。中國的中小企業,目前最難得地方就在于陷入了品牌的悖論怪圈,即做品牌不一定成,不做品牌則一定不成。這中間的平衡和取舍需要創業者和企業家做出決斷。
對于那些品牌往往已經是在發展路途中的大型優質企業來說,需要注意的則是如何保持品牌信息對外傳播的持續性和堅持一些恒古不變的品牌原則。到了一定的程度上,品牌就不是單純的傳播技術問題了,而是變成了企業家通過堅持來塑造堅定品牌信仰的戰略問題了。
有幾個基本原則,對于品牌路途中的那些名牌企業來講至關重要。
一、品牌定位千萬不能改變
對于一個公司來講,品牌定位是最為核心的,千萬不能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輕易做出改變。很多企業在非常時期做出了關于定位的致命調整。任何時候,品牌所營造的氛圍和宗教般的信任是消費者愿意購買某個品牌產品的重要前提。定位改變了,就意味著消費者的消費認知和信任將會產生不利于品牌形象的改變。
二、價格戰千萬碰不得
最典型的行為就是通過頻繁降價來應對競爭,很多時候,價格降低的是很多人對其品牌定位的認知,讓消費者喪失了對品牌本身的興趣。很多商家為了拉動消費,讓自己的商品顯得更好賣,會選擇降價銷售或進行更大的讓利活動。本質上看,這是很愚蠢的行為。經濟危機又不是一輩子的,畢竟只是一個周期而已,可能這兩年的確會給企業銷售業績上帶來影響,但這不是世界末日,只是你的日子不好過。要知道,其他企業和你一樣不好過,這不是某一個企業的問題。還有,降價降低了品牌的認知后,再想通過漲價恢復原來的價格,消費者是不會買賬地。
三、渠道千萬深入
渠道對于品牌的戰略作用是非常明顯的,甚至可以這樣理解:沒有渠道就沒有品牌,渠道始終是品牌得以接觸消費者的關鍵。全面來看渠道,主要指產品的銷售途徑、覆蓋率、分配、地點、庫存和交通運輸等方面。其中,供應商是這個環節最重要的體現者之一。經濟回暖時期,企業可以在這非常時期重新考慮和評估自己的供應商、合作伙伴和分銷商,整理自己的渠道管理,為經濟晴天時更好的合作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