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做品牌必須有以下三點認知:
1、品牌最獨一無二且最有價值的部分通常會表現在核心價值上。如果把品牌比作一個地球儀,核心價值就是中間的那根軸心,不管地球儀如何旋轉,軸心是始終不動的。對于品牌的認知是相通的,無所謂于品牌的不同地位,這一定是不同品牌間都有可以借鑒的東西。
2、但是,不同地位的品牌一定有其符合自身發展階段的品牌建設和推廣策略。我們常常講的品牌或者品牌核心價值,已不單單是所謂的CIS了,它應 該是包括了內容、符號、個性、文化、使用者價值等在內的表現;而這些表現在不同企業的不同階段有其不同的重點,并通過不同的推廣策略和傳播手段傳達給受 眾,轉為品牌印象和影響。所以,就不同地位的品牌,所處的階段和相應的品牌建設重點和推廣手段也是不同的。我們常常講,真正的品牌是在賣文化,傳播品牌的 所賦予的文化,比如可樂的美國文化、寶馬的駕駛文化;現在我們很多的企業是連基礎性的品牌建設還沒做好,出現自己都不知道自身的品牌定位,就開始學巨頭們 傳播所謂的品牌文化,這種超越自身階段的品牌操作手法,是不可取的。我認為品牌建設和推廣都是一個過程,即使多大的品牌,也是從過程中錘煉出來的。
3、因此,不同地位的品牌,一定要認清自身所處的階段和現階段的品牌建設的重點。品牌地位和層級是逐級遞增的,不斷發展積累的,比銀鷺地位低的 品牌可以借鑒參考銀鷺當年地位弱小的時候的一些方法和模式,比方區域品牌成長為全國性品牌成功的道路有:農村包圍城市、品類突圍……等等。就現階段的銀鷺 來講,我們已經把品牌的基礎工作做的相對扎實,從一個區域品牌到全國性品牌再到品類的擴張,都是在為品牌建設做積淀。我們在2003年就導入CIS,在最 近的幾年,對銀鷺品牌重新規劃,雖然中間也有很多的挫折。我們現在逐漸從產品的宣傳過渡到品牌傳播階段。
新品牌推廣需要做的幾件事情:
1)研究品牌特征
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品牌的成長與發育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制定策略之前要充分研究文化、產業、產品,研究品牌成長的延伸。
2)制定策略
一個好的策略是適合文化、行業、產品特點的,它對品牌每一階段的發展特點都有充分的描述。制定好的品牌傳播與推廣策略是外企進入中國的第一件事。而中國的企業任何無視規伸,高同投資,企圖用“標王”之類來迅速建立一個大品牌,失敗可謂多多。
3、具體的傳播與推廣戰術
在戰略確定之初,就是要研究具體的戰術,用多少廣告,多少促銷,怎樣建設目的渠道等來整合傳播品牌理念。這是在充分研究了媒體而作出的媒體組合方案。
4、確定預算
這是品牌傳播與推廣中最難回答的問題,但也是不得不回答的問題。因為有的時候傳播與推廣的目的不明確或無法用數量來衡量。
5、監測
只有不斷地監測,不斷地調整具體的媒體組合,才能使傳播更到位,也使目的更易于達到。
新品牌如何推廣傳播方式:
一、新聞性廣告
新聞是人們關注度與接受度最高的媒體信息之一。避開產品宣傳,與媒體搞好關系,希望媒體(電視臺、廣播、報社、網站、專業性雜志社等)不間斷性的采編或采用有益于自己公司的各方面報道信息,進行品牌傳播。這種類型的廣告我們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
二、公益性廣告
與政府搞好關系,進行公益性廣告的投資也是一種有價值的傳播方式,讓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一種“為民、為公”的形象,以此來打動消費者的心。 公益性廣告的渠道很多,比如在電視臺、廣播、報刊雜志、網站、露天場所等單獨或與政府一道做有關環保、普法、節日、慶祝等的合作性公益廣告宣傳,但一定要 在公益性宣傳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傳播公司形象,提起消費者對本公司及產品的關注。濟南品牌文化建設最著名的公司指出,如在海灣戰爭期間的統一潤滑油廣告, “多一點潤滑,少一點摩擦”就打動了很多消費者的心;伊利的公益環保廣告等都達到了一樣的效果。
三、贊助廣告
對體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政府、社區舉辦的活動進行贊助,推廣企業品牌,提升企業形象。
四、網絡廣告
隨著互聯網業的逐步成熟,眼球經濟、燒錢經濟向現實轉化,電子商務已經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未來商業模式的必然這一理念,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可越來越高,也有很多企業現在或不久將采取電子商務模式對企業運作進行充實,摸索與積累未來的商業運作經驗。
五、手機短信微信廣告
中國移動通訊業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很龐大的平臺,在推出短信業務后,每年的短信收發量以幾何級數增長,廣告界可以和移動運營商合作推出廣告業務應 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可以通過手機使用者的征訂廣告進行,短信費用由廣告傳播方支付,并同時進行廣告預訂積分獎、定期抽獎、提供話費獎勵、服務與優惠 購買等各種方式進行廣告傳播。濟南品牌文化建設最著名的公司講,微信已經深入人心,人人都會的通訊方式,微商更是火熱。利用微信傳播,也是很好的推廣方 法。
六、口碑傳播
戰國時期的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時,擔心變法的推廣與實施效果,于是在市場南門樹起一木頭,宣布誰扛到北門就賞50金,一開始沒人相信,可最終還 是有人得到了獎賞,在沒有現代化媒體的時代,通過口口相傳傳遍全國,人們都相信了商鞅的誠實與守信,令最終的變法同樣得到了成功。
如果你要去買某產品,對于廣告宣傳與親朋的推薦甚至聽到身邊陌生人對某品牌產品的贊不絕口時,你會作何選擇?我想絕大部分會選擇后者。我們經常 遇到這樣的情況,和幾個朋友一起去買一件價值稍高的商品時,其中任何一位輕描淡寫的說一句“這牌子好是好,可就是顏色(花樣、服務、大小、……)不是太 好”,你最大可能的選擇就是放棄。這就是口碑的威力所在!
意見領袖是某一階層、群體、地域或家族內的行動榜樣,其它絕大部分人唯馬首是瞻。所以我們進行口碑傳播的關鍵就是找準與抓住這個意見領袖進行針 對性的攻關。選定后采取免費試用、利益誘導、價值評判及服務保障等各方面的措施說服他接受產品,并積極在其影響范圍內傳播有利的產品信息,勸服別人購買產 品。優質的產品與服務能讓意見領袖與企業保持長期的良好關系,并成為品牌的積極傳播者與忠實顧客,由此帶來的將是高度的品牌忠誠與銷量。
但在傳播的同時我們必須嚴密跟蹤與控制有關品牌的負面口碑傳播,一旦發現應該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補救或控制它的影響范圍,并調查形成負面口碑的原因,最終采取適當方式進行調控。否則將給品牌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新產品推廣傳播十大死穴:
第一死穴:邯鄲學步
人都容易犯紅眼病,企業也一樣!看到行業巨頭走多品牌路線過得如此滋潤,心里很是妒羨,還難服氣,不就是多幾個品牌嗎?我也可以做。于是乎一哄 而上,一夜之間夢想成為“行業巨頭”,看似風光無限,殊不知,到頭來卻落得消化不良被不明不白地撐死。品牌的種類不是在于多呀,可口可樂,在它的成功中就 是在軟飲行業中。
第二死穴:鼠目寸光
多數老板說不出自己企業的明天,只憑自身經驗、個人想象主宰企業,*模仿,無創新、無鑒別力。腦子里沒有一個清晰的品牌戰略規劃概念、策略,只 知道走一步看一步,摸著石子過河,還自我美其名曰“腳踏實地”。看似穩重,卻有隨時掉進陷阱的危險,說不定明天你的企業就會嘎然而止。
第三死穴:任人擺布
總以為外來的和尚能念經,高薪聘請“空降兵”。當然品牌企業一般都有實力不俗的優秀職業經理人把控品牌推廣與市場之作。但也存在個別職業品德低 劣的“職業經理人” 對缺乏鑒別力的老板往往用“三拍”功夫,剛來時“拍腦袋”——夸海口,吹噓自己多么地厲害,可以將企業帶到光明的地方;然后“拍胸膛”——向老板大人下保 證,完成或超額完成目標,保證企業掙個銀子滿盆;最后“拍屁股”——折騰差不多了,老板的賭資也快空了,不行了,怎辦?拍屁股走人唄!留下老板獨咽苦淚!
第四死穴:紙上談兵
以為只要猛打廣告,就能快速創建品牌。于是乎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的廣告鋪天蓋地的出現在消費者面前,看似熱鬧非凡,卻不知有多少能真正烙在消費 者心里!千篇一律的廣告極易陷入了無休止的廣告轟炸怪圈,浪費大量廣告資源,卻難于出現立竿見影的奇跡。事實上,這是賭徒心態,難成大業。
第五死穴:守株待兔
開發、生產、營銷、資金四大品牌營銷要素運作鏈接斷裂,零零散散,毫無系統,活脫脫成為一個畸形嬰兒。抑或把某一兩款功勛產品視為企業的護身神,憑一款新品吃遍天下,死抱著老產品戀戀不放,結果市場越做越窄,直至走進死胡同,老本萎縮不治而亡。
第六死穴:隨波逐流
不知道企業自身的優勢在哪?始終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更談不上差異化競爭手段和競爭思路,只知人云亦云,一窩蜂似的隨大流,品牌、產品、市場等毫無個性可言,久而久之被無情地淹沒掉。
第七死穴:怨天尤人
每個老板都感嘆缺人才、需要人才。可為何缺?為何需?企業在什么階段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在什么崗位需要配置什么樣素質結構的人才?……一問三不知。怎辦?瞎蒙,亂要、亂挖、亂用!到頭來血型難融,只好像風車一樣不斷地換人,還一味地抱怨:“人才難找啊!”
第八死穴:弱不禁風
不少企業有領導層,但無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層,沒有形成決策層團隊,往往由老板個人拍板說了算,情感隨意性管理,成了名副其實的救火隊長,而不是 規范管理。進入市場就盲目參與廣告戰、價格戰。實際上這些都是在基礎不扎實的地基上建造的虛偽的品牌豆腐渣工程。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戰戰兢兢,就會以 為世界末日快要來臨。
第九死穴:墨守成規
有相當部分企業是家族企業,從一個家庭作坊起步的,最初的規模很小,老公管廠,老婆管錢,雙管齊下,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日子過得確實蠻滋潤 的。但隨著企業的發展,盤子大了,市場也變了,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顯露出來了。如何解決?唯一的辦法就是改制、放權,可又有幾個老板敢果斷改制、真正放權 呢?
第十死穴:受制于人
一些企業把代理商當爺供奉,要啥給啥,將渠道掌管大權完全托付給代理商。結果代理商被寵壞了,脾氣大了,架子也大了,廠家稍有不對,就要挾、刁難,令企業敢怒不敢言,任其擺布,玩轉于掌股之間。
古代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名言現在完全被“企業是靠宣傳出去的”替代了。企業不想被淘汰,想做大做強就必須要借助于宣傳。讓‘焦點’成為‘記 憶點’,進而產生‘賣點’,這些就是宣傳的重點所在,也是企業想要獲得的成功的保證,有賣點的企業永遠比沒賣點的企業更為靠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