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消費者從小就被假貨包圍著。從假冒的獅子,到被當做牛肉和羊肉販售的老鼠肉,到甚至能騙過店員的山寨蘋果零售店。這些足夠充分地表明了中國消費者所面臨的信任問題。
雖然中國市場正在飛速成熟,但許多消費者依舊是第一次購買數碼設備、汽車和海外度假游產品,他們被沒有充足的經驗和自信。
又因為沒有充分的信任,中國消費者與西方消費者相比,會通過各種途徑做更多的調研。埃森哲咨詢公司在2012年所做的調研顯示,超過90%的中國消費者會在購物前通過網絡進行調查。
從國有媒體到社交媒體
國有的報紙、國家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曾經是中國幾代人獲取信息資訊的主要來源。但急速闖入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永遠的改變了這一切。他們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尋找資訊的途徑,而且比起傳統媒體,消費者更為信任新媒體上的訊息。
社交媒體終于給了普羅大眾一次發聲的機會,而且這個聲音正在變得響亮。根據麥肯錫的一份報告,中國618萬網民中,超過90%在過去六個月使用過社交媒體。而這個數字在美國是70%左右,再西方其他國家則更低,只有50%到60%。社交媒體上的信息透明化給了品牌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有85%的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對某一品牌的贊譽之后會加深對品牌的信任。
中國飛速發展的電商市場之下,消費者的缺乏信任是導致在線購物習慣與西方不同的原因。在北美,大部分的在線銷售份額由品牌自營網站構成,而在中國,超過80%的在線購物在阿里巴巴的淘寶平臺上完成。
即使淘寶充斥著各種假貨,但歸功于它可靠的支付方式、退貨條款、物流和顧客評價體系,它依然勝利了。而京東和天貓由于保證其所售貨品是真貨,已然成為發展最迅速的中國在線購物平臺,并且比很多線下零售店更能獲取消費者的信任。
洋品牌在中國
曾幾何時,西方品牌在中國消費者的心中樹立的信任是不可動搖的。舉例來說,肯德基幾乎是在中國消費者的信任之上建立了品牌——中國消費者認為,來自西方的質量監控體系讓來自肯塔基州極負盛名的炸雞比本地的快餐更安全。
但在2012年12月,中國中央電視臺報道了肯德基供應商濫用抗生素的新聞,摧毀了消費者對肯德基的信任。央視隨后的一系列報道繼續揭露了大眾汽車有質量缺陷的變速箱、耐克在中國的定價遠高于海外定價,讓消費者對洋品牌的信任轟然倒塌。耐克在大中華區的利潤連續五個季度下滑。雖然在大部分時候,洋品牌還是比本土品牌更能獲取消費者的信任,但消費者還是會在購物前做足功課。
溝通中的誠信
在中國人的各種交際之中,誠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土家電零售品牌國美強調“信”是他們的宗旨。
發展迅猛的手機品牌,如小米和華為,對其品牌高規格智能手機的定價低于800元。根據IDC(國際數據公司)的預測,低價智能手機會促進中國2014年智能手機的銷售量超過4.5億臺,比2013年增長25%。
智能手機銷量的猛增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有機會在做出購買決定前隨時隨地上線搜尋品牌的口碑。比起品牌本身的資訊,口碑是消費者更急迫想了解的信息。
深入的客戶關系
中國人也許是消費世界中相對新的面孔,但是他們不傻。他們不止步于花花綠綠的廣告牌和電視廣告,而想要知道更多。在大多數的成熟市場中,誠信是一個品牌傳遞信息、提供服務、把控質量的核心。沒有誠信,他們無法贏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市場,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新產品和新廣告面世。洋品牌會糾纏于與本土品牌的低價競爭。為了展現品牌不同于本土品牌的高端大氣,必需有“誠信”作為內核作為支持。洋品牌們,祝你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