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寶華山一條路
1995年名不見經傳的香港加多寶集團從廣州羊城藥業租賃了“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前面7年,運作平平,誰也沒有把它當一回事兒。直到2002年,王老吉銷售額扶搖直上達到1.8億元;2003年沖到6個億,勢不可擋。而2003年羊城藥業的年營業收入只有2.57億元,不及王老吉的一半,這讓羊城藥業如鯁在喉,管理者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于是,踢加多寶下船的計劃開始醞釀。2004年3月,為“理順品牌關系”,羊城藥業改名為“王老吉藥業”,同年11月,在廣州市政府的撮合下,王老吉藥業重組,引入香港同興藥業1.69億元入股(排斥了加多寶參股的可能)。引資后,同興藥業與原大股東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各占王老吉藥業48%的股份,其余3.9%為自然人持有,重組后并入廣州藥業股份公司增發上市(A股600332;H股00874)。
現在,加多寶創造了兩項奇跡,一項是把租來的商標做成了家喻戶曉的超級飲料品牌;另一項是把單一的產品做到了超百億的巨量。
有傳說“王老吉”商標的租期到2020年,但從國家工商總局的查詢顯示是到2013年。屆時商標使用權一旦被收回,加多寶將“四大皆空”。
也許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2008年11月加多寶開始推出自己的“昆侖山礦泉水”,目標直指飲用水奢侈品市場,但一年多來情況并不好。
加多寶沒有更多的選擇,謀取“王老吉”商標續用權勢在必行,不然就得滅亡。
加多寶最有可能的是:在香港二級市場上收購王老吉藥業母公司“廣藥”的股權,并達到控股的目的。
若真能實現,加多寶到時候不僅可以占有“王老吉”的品牌,甚至就連廣藥麾下的:潘高壽、敬修堂、陳李濟、中一、群星、漢方、奇星、廣西盈康、拜迪生物、諾成生物等10個品牌都可以在掌控之中了,這個想象空間太巨大了。這樣不僅可以解開這個要命的生死劫,還可以置自己于一個進退自如的制高點。
但是從2004年踢加多寶下船開始,始終就有廣州市政府的影子相隨。
“廣藥”能坐以待“控”嗎?
沒有加多寶就沒有今天的王老吉,但是加多寶的迅速壯大,實力已經超越了做爹的王老吉藥業、爺爺廣州藥業和曾祖父廣藥集團,能讓這個外血統的曾孫接班嗎?
答案顯然是不可以的,但是上市公司如何規避股權的辦法并不多,我認為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方案:拆分廣州藥業旗下的王老吉藥業單獨上市,將加多寶吸入的“廣藥”股份折算進去。但是大幅減持后,廣州藥業集團所持的股份折算已經所剩無幾,這樣加多寶肯定是贏家,可以控股王老吉藥業了;廣藥集團則可以用金蟬脫殼之計,保護“廣州藥業”旗下的其他子品牌,徹底“割清”復雜交錯的關系,某種程度上來說“廣藥”也是贏家。
第二種方案:做大“白云山”股本后,再將“廣州藥業”和“白云山”重組合并,大大稀釋“廣州藥業”的股權,再次踢加多寶下船。
從“白云山”和“廣藥”股價走勢來看,第二種方案的可能性極大,不過會抬高相互損耗的代價,我認為贏家將不會是“廣藥”和加多寶。
健力寶因股權之爭導致的沒落剛剛塵埃落定,王老吉的好戲又悄悄開始。我相信很多人都希望相關部門以市場機制來引導和解決股權相爭,不要讓“王老吉”成為第二個健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