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種易說難做的東西,君不見有多少企業(yè)或者專家隨時把它掛在口中,但我們捫心自問,究竟有多少才能真正算得上品牌呢?品牌,又是一種集“虛”與“實”為一體的東西,就像老子闡述的“道”一樣,感受起來非常虛,卻又實實在在地發(fā)揮著作用,可有時候當你認為品牌很實、很值錢的時候,它卻又顯得那么的虛,甚至連營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都說:沒有降價兩分錢不能抵消的品牌忠誠!這實在是令人難以捉摸,究竟品牌的價值在哪里?
實際上,中國大部分企業(yè)所謂的品牌建設,其實只是做了其中的一部分,離品牌的全部還差得遠,但卻有不少的企業(yè)認為自己已經建立了“品牌”,但這種“品牌”只不過是做樣子而已,一遇到什么風吹草動就面臨崩塌之險。那些在中國三十年變革 開放中涌現(xiàn)出的諸多品牌,如今還能在市場中存在生命力的品牌到底有多少個呢?許多曾經耀眼一時的品牌,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或者眼下正在紅火的品牌,是否能夠持續(xù)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呢?就像三鹿在倒下之前,曾被中國品牌500強組委會認定其品牌價值高達149.07億元,但這個品牌面臨“三聚氰胺”事件時,卻根本發(fā)揮不了任何作用,這不由得不讓我們反思,品牌的價值到底在哪里?
目前許多企業(yè)所謂的品牌建設,其實只是品牌知名度和認知度而已,前者是通過大范圍、高頻率地在各種媒體曝光來達到目的,后者則是通過精妙的創(chuàng)意和設計來體現(xiàn)一種良好的形象。那么,品牌知名度和認知度能不能創(chuàng)造品牌的價值呢?能夠,但那是有階段性的,知名度和認知度往往是在品牌的初創(chuàng)階段會顯露出較為重要的作用,但若要從一個持續(xù)性的品牌生命周期來看,知名度和認知度在品牌的構成中卻并非是最重要的因素。品牌是一種虛實結合的感知體,要使品牌的“虛”能夠持續(xù)被消費者所感知和接受,就只有依靠極大的“實”才能夠體現(xiàn)出這種“虛”的價值,才能夠支撐這種“虛”的存在,如果沒有一個極大的“實”,品牌的“虛”根本就體現(xiàn)不出任何的價值,哪怕它的知名度再高、形象再好,也不會具有實在的價值,仍然會被消費者所拋棄。這就是品牌背后隱藏的“殘酷”一面!
在現(xiàn)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品牌,頻頻在權威媒體投放廣告,不斷請明星代言人搖旗吶喊,似乎已經擁有了一個強大的品牌,但當我們撥開這層“品牌”的面紗,進入到品牌的深處時,則往往會讓我們大吃一驚: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供應不及時,鋪貨率不高,終端斷貨現(xiàn)象頻繁,貨架陳列表現(xiàn)差,區(qū)域和渠道之間價格沖突嚴重,許多品項已臨近保質期,經銷商積極性不足,企業(yè)內部管理混亂,組織效率低下……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根本無法讓我們想象得到這就是一個知名品牌背后所發(fā)生的故事!但不幸的是,這種情景在現(xiàn)實中大量存在,否則的話,也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的品牌一瞬間就坍塌或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不得不疾呼:警惕品牌空心化!什么是品牌空心化?這指的就是品牌僅僅在傳播中存在,品牌僅僅只有知名度和認知度,但卻缺乏美譽度和忠誠度,缺乏一套系統(tǒng)而完善的體系對品牌來進行維護。真正的品牌,絕不只是那種純粹依賴傳播的“虛”品牌,而應是在產品、渠道、價格、終端、促銷、客戶、配送、服務以及內部管理上都有強有力體系支撐的“實”品牌。品牌其實并不是單一的,品牌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是通過體驗來傳達的,如果一個品牌僅僅只有知名度和認知度,但卻給消費者留下了極其不好的體驗——質量問題、價格變動、不能方便買到、售后服務不到位等,也就是缺乏品牌美譽度,那么消費者將會無情地拋棄這個品牌,這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將不會再有任何價值,品牌忠誠度也更無從談起!
因此,企業(yè)的品牌建設絕非只是傳播那樣簡單,而是必須通過整個組織,構建一套完整而系統(tǒng)的品牌運營和管理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包括研發(fā)、采購、生產、配送、營銷、銷售、服務等一個完整的價值鏈環(huán)節(jié),也包括企業(yè)從高層到基層,從企業(yè)內部到外部的合作伙伴,都需要對品牌的建設付出努力!品牌其實不是“虛”的,在這種表面的“虛”背后,隱藏著的是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實”,如果沒有這個“實”,品牌就處在一種空心化的狀態(tài)之中,也就是處在一種危機之中,隨時都面臨著倒塌。
我們不愿意看到中國企業(yè)屢次陷入品牌的倒塌和消亡之中,因此也再次提醒中國企業(yè)們注意:警惕品牌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