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品牌中國1000強”排行榜的有價值數據的500強總價值為15128.87億元,平均每個品牌價值為30.26億元。而進入500強的15家互聯網企業的品牌價值總和為1379.87億元,平均91.99億元,比整個500強的平均值要高,也說明了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勢頭較為迅猛。
從整個價值排行來看,互聯網品牌價值體現在三點:一是與用戶的廣泛接觸,也就是品牌體驗的感知度較高;二是品牌要有較好的口碑,用戶的認同感要強;三是品牌溢價能力很強,能將流最大化地轉化為現金流。這三點也是目前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頭疼問題。
一是品牌競爭力來自對用戶的黏性
互聯網品牌價值排行前三強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以128.01億元排名24)都在自己的核心領域很難找競爭者,而且盈利模式成熟,盈利能力強。百度的搜索、騰訊的即時通訊和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都是一馬當先,如入無人之境。
這些黏住用戶的服務或產品,是品牌的接觸點,體驗過程中會形成品牌感知;黏性越大,則感知越強,品牌認知度就越高。這也是很多網站為什么沒有流量的直接原因,因為對用戶的黏性不夠。
二是品牌認同感來自廣泛的好口碑
我們常說品牌就好像愛情一樣,一頭系產品,一頭連系消費者。成功的品牌就是企業主和消費者彼此關愛、持續不斷付出情感的結晶,珍貴而美好。在這場品牌感情中看起來,企業主始終處在一個主動的地位,但品牌的誕生卻總是由消費者孕育的。這點在互聯網行業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要建立這種認同感,需要良好的口碑,包托用戶體驗和社會評價。用戶的認同感來自于用戶的口碑,社會的認同感來自于媒體、行業、政府、大眾的口碑。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靠前也是用戶和社會口碑良好。排名在100位以后的盛大網絡和完美時空的失分就在于社會責任缺失,普遍口碑較差,品牌認同感較低。
三是品牌溢價能力來自流量轉化率
縱觀整個榜單,不管你用戶流量多大,但如果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持續穩健的盈利能力,你品牌的可持續價值就無從體現。排名301位的土豆網、358位的當當網和415位的天涯社區,以及排名500名后的優酷、酷6、激動網、大眾點評網、人人網等社會化媒體都是盈利模式不清晰,雖然有流量,但轉化為現金流的能力有限。
相對其他行業而言,中國互聯網與西方國家相比,起步相差無幾,涌現出了像阿里巴巴、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但傳統行業發展相對滯后及收入的差異,使得中國互聯網的步伐相對于西方國家來講,還有待“質”的提高。
“品牌中國1000強”的出爐是對互聯網行業品牌價值的一次梳理,以后若推出行業排行榜就更好了!不過通過這次品牌價值排行,也印證了互聯網的品牌競爭力、認同感和溢價能力正是用戶黏性、口碑和轉化率的綜合較量。期待中國互聯網的品牌價值快速提升,更多品牌進榜。